復學後,我想對你說

“每一個冬天的句號都是春暖花開”。復學後,第一課該怎樣上呢?

因新冠肺炎疫情,從教30年來我第一次跟學生進行長達兩個月的網絡教學。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幾乎未“掉線”,但是有一種學習——道德品質的學習與修為,這門落下的“功課”開學後就得好好補一補。

近日,我對3月份學校初二學生上網課的情況做了一個統計,出勤率是93%,並不算太高。即使出勤的學生中,也有約6%的學生在線學習時間嚴重不足。這其中有一點極其重要,就是少數學生對學習缺乏謙卑、虔誠的態度,沒有真正做到誠心誠意、盡心盡責。怎樣才能讓“誠心”更好地落地生根呢?我們要做好一件事情,即擬定好學習目標、人生規劃,包括近期、中期和遠期的。目標的擬定應依據“最近發展區”原理,經過充分醞釀、反覆斟酌之後,再約定成文,以便經常對照、檢視。

3月下旬,學校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我還特意跟班裡的學生說:“這篇作文將參與近期的蘇州市中小學生徵文比賽,請有意參賽的同學毛遂自薦。”結果讓我大失所望,全班40名學生只有2人“自薦”。後來我發現,至少還有6名學生的作文寫得相當不錯。我想,學生為什麼不自薦參賽呢?恐怕還是缺乏自信吧。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怎樣才能不失自信呢?一個人要變得優秀,首先要學會自我肯定與自我欣賞,要善於發現自身優點。當然,一個人要能由內而外地散發自信的優雅與從容,則更多源於自身的博學與厚積。

此外,還有些學生的行為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前不久,我在批閱作業時竟然發現有幾名學生的作業完全一樣,我當即對他們進行了批評。沒想到幾天後,另外兩個學生又犯了同樣的錯誤。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從哪裡來?始於“自省”。

前幾周,學生對網課學習可謂興趣盎然,但是好景不長,有的學生鬆懈、拖拉,略顯疲態;有的甚至像在應付差事,有“和尚撞鐘”之嫌。要做好一件事情,重要的是咬定目標,鍥而不捨,勇往直前。怎樣樹立恆心呢?我們不妨借鑑魯迅上學用“早”字自勉的方式,遴選適合自己、能磨鍊意志的一些做法。

當然,在網課學習中也湧現出許多令人欣慰的學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幾名所謂的“後進生”儼然成了“黑馬”。

他們為什麼能成功“逆襲”?我想,主要受幾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學生因素。這類學生在校期間有自己的玩伴與“死黨”,他們相互“效尤”,交叉“感染”。而居家上網課彼此不相往來,基本上能“屏蔽”影響,從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二是教師因素。上網課期間,教師每天都會及時批改作業、督促反饋。學習任務“天天清”,容不得任何學生懈怠、偷懶。三是家長因素。教育是一種陪伴,疫情期間家長在家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充裕,親子學習名副其實。

這些“後進生”以網課學習為契機,擬訂計劃,嚴於自律,挑戰自我,實現了自己的華麗轉身。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蘇州市彩香實驗中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0年04月29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