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師學院”改“高職”,將加速技工荒愈演愈烈

文章原標題:《荀鳳元:淺析部分地方技師學院改“高職” 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利與弊》

淺析部分地方技師學院改“高職”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利與弊

——試論堅持技工院校改革正確導向

眾所周知,技工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技工院校是國家人力資源開發和推進就業的重要載體。

近兩年來,技工院校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精神加快了改革轉型發展步伐,建立起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層次合理和與職業培訓相互融通的技工教育體系,特別是全國460多所技師學院形成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向好局面。

然而,職業教育改革實施一年多來,有個別地方政府和技師學院在落實改革政策措施的指導思想上卻出現了偏頗,甚至誤導出了技工院校對學歷文憑的趨向性,甚至把技師學院直接改成了高職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技能勞動者(技工)的培養空間,使得有些地方“技工荒”愈演愈烈,反而不利於地方區域產業經濟的發展。

筆者以為,其核心問題是在發展職業教育的理念和導向上出現了偏頗,主要表現在有些地方政府和技師學院兩個層面。

有些地方政府和技師學院認為,有高等學歷的職業院校才是高層次的職業教育,甚至認為要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就必須用學歷去“包裝”;在技工教育升學與就業、學歷與能力、學科教學與技能訓練等關鍵問題上出現了模糊認識,對技師學院列入高等職業教育序列與高職院校為同一類型、同一規格等相關改革政策,與把技師學院改成高職院校混為一談,滋生了與“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和“辦好技工院校”相悖的發展思路。

那麼,在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存在著框架結構尚不清晰、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不夠等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現實情況下,地方政府和技師學院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過程中應該如何推進改革發展,應該成為我們深入研究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

是否有利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職業教育改革的試金石

衡量一個地方、一所院校職業教育改革政策措施是否正確、合理和優化,關鍵是看它是否有利於地方區域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是否普惠大部分人民群眾,是否有利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否有利於培養高技能人才和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水平,並以此為準繩權衡利弊關係。

技工院校與地方產業和社會經濟發展聯繫最為緊密,對促進地方區域就業和經濟發展貢獻度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做到了“四落地”,即,招生落地、專業落地、人才落地、貢獻落地。

技工院校在地方政府統籌下可以做到精準扶貧、精準就業、精準支撐產業,是地方政府不可或缺的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技能人才儲備基地。那為什麼個別地方還會有把技師學院“改高職”的想法和做法出現呢?

筆者從多年技工教育親身經歷當中深深感受到,有的地方沒有用“有利於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這把尺子權衡清楚利弊關係。

一是有的地方把高職院校“升本科”、技師學院“升高職”列入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本意是想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強城市服務功能,營造城市人氣,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這種想法雖然囿於多年來形成的追求“大學熱”的思維,也無可厚非。但高職院校並不是大學,技師學院與高職院校屬於同等類型、同等規格的類型(職業)教育。全國各地有很多技師學院辦學規模都在萬人以上,具有較高發展水平,突出培養高技能人才,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上能夠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佈的《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每一個設區市至少要建設一至兩所技師學院”,這對解決地方就業和促進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安徽省阜陽市技師學院堅持技工教育特色不動搖,不唯學歷看能力,不唯文憑重技能,為地方政府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服務,近幾年異軍突起,發展成為一所全國知名的技師學院,在當地職業教育發展上起到了引領作用。全市出現了各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積極倡導舉辦技師學院分院和大型企業爭辦技師學院教學點的發展局面。由此,技師學院對地方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和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可見一斑;

二是有些地方在發展職業教育上存在短期行為,鼓勵技師學院“升高職”,目的是減少地方本級財政辦學經費分擔比例,減輕本級財政壓力。

只看到技師學院對本級財政帶來的辦學經費壓力,而不計算技師學院培養高技能人才在企業為財政創造的收入,看不到技師學院在穩定就業和促進產業發展上所創造的社會效益。這是無疑是在發展區域經濟上“殺雞取卵”的做法。

三是脫離本地人才隊伍建設實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人才隊伍的基礎是技能人才”。地方產業發展需要高層次人才更需要高技能人才,在設區市和縣域人才隊伍中技能人才所佔比重應該更高一些,技能人才在企業和產業發展中起著關鍵支撐作用。技師學院辦學導向是促進就業,培養類型是高技能人才,服務對象是企業,在支撐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結構的客觀要求,將技師學院改變成其他類型職業院校必然會削弱高技能人才培養,擠壓技能勞動者(技工)的培養空間,這對於發展區域經濟而言顯然是不可取的。

四是在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上的誤區。

有的地方發展高水平、高層次職業教育走進了學歷誤區,誤認為學歷越高培養的技能人才層次越高,其實不然。職業院校的培養層次不取決於學歷文憑高低,而是決定於政治素養、綜合職業能力、職業技能水平、就業水平和企業認可度。實際上就是職業教育應該培養什麼人和為誰培養人的問題。究其原因就是曲解和偏離了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的原義,在用普通教育的學歷標準去衡量職業教育,貶值了技能,使拿不到學歷文憑的高技能人才和企業深感“萬般無奈”。

五是用學歷“包裝”職業教育。

有的地方為了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就一味追求學歷職業教育,把技師學院也加上學歷“包裝”。豈不知職業教育是勞動技能教育,只要把學歷放在首位,囿於普通教育的學歷導向,就沒有辦法再培養出真正的高技能人才。其原因眾所周知,如果職業院校教師以“發學歷證書”為目標,學生以取得學歷證書為目的,任憑學校怎樣去強化技能訓練也難以培養出來真正的高技能人才,原因是這樣的職業教育鼓勵學生仍然把學歷文憑作為第一取項,必然會使得技能訓練變得“蒼白乏力”,使技能訓練失去(技能就業)原動力。

因此,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和高水平職業院校不是靠學歷“包裝”出來的,而是要靠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要靠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和技能水平。

古今中外發展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表明,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就業,是培養勞動者的技能(技工)教育。凡堅持以升學為本、以學歷學位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無論披上多麼華麗的“外衣”,打出多麼誘人的“招牌”,最終無助於“老百姓”就業,只會使職業教育偏離“技能勞動者”越來越遠,把職業教育引入歧途。

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關於“辦好技工院校”的重要批示,無疑是技工院校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的改革發展方向。

那為什麼有些地方還會偏離這個方向,將技師學院改辦“高職”呢?

原因就是有些地方和學校對技工教育在升學與就業、學歷與能力、學科教學與技能訓練等職業教育核心問題上出現了模糊認識;對技師學院列入高等職業教育序列與高職院校為同一類型、同一規格,與把技師學院改成高職院校混為一談,對“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職業教育序列”的理解產生了偏差導向。

我們正確把握技工院校改革發展方向,就要區分清楚技師學院與高職院校的內在聯繫和本質區別。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精神,技師學院是我國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技師學院與高職院校從改革政策、招生政策、教育學制等方面本就同屬一個類型教育,屬於同一規格的職業院校,在辦學各方面享受同等政策待遇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按照我國幾十年來對各類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和形成的辦學特點,技師學院與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上有著本質的差異和區別。主要反映在升學與就業、學歷與能力、學科教學與技能訓練諸多方面。

一是實施中高職貫通政策後,中高職院校仍守成於以升學為目標的辦學理念,技師學院則是以學生就業為唯一辦學目標;

二是高職院校將學歷文憑擺在第一位,實施“1+X”政策後,依然是把學歷放在主導地位,客觀上導致職業技能水平處於從屬地位。技師學院將學生職業能力和技能水平作為教學考核和人才評價的唯一標準,注重就業能力培養,更貼近社會就業需求;

三是高職院校教學體系基礎是學科教學,著眼點是提高學生的通用職業能力素養。技師學院教學體系基礎是職業技能訓練,著力點精準到每一個企業就業崗位的技能要求,基於一個或幾個技術就業崗位的專業技能操作能力。

換句話說,技工教育就是技能就業,也可以說是就業教育。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技師學院與高職院校既有內在聯繫和同一性,也有本質上的區別。

因此,技師學院在協調當地政府及部門落實制定職業教育改革措施當中,要始終把握好“大力發展技工教育”、“辦好技工院校”的改革發展方向。

既要推進落實技師學院與高職院校“同類型、同規格”相關政策,爭取地方政府支持把技師學院納入高等職業教育序列,又要堅持“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的正確改革發展方向,保持技工院校的人力資源開發屬性、直接就業屬性和相對獨立的技工教育體系。

繼續保持和創新技工院校以就業為核心的辦學定位,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進程中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技工教育”、“辦好技工院校”的重要指示,促進技師學院在職業教育改革中健康發展。

求同存異多類型發展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筆者認為,根據我國國情建立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儘量避免職業院校在所屬部門、辦學理念、辦學類型上出現“一類型、一模式、一刀切”和“整體化一”的傾向,應該走求同存異、多元化辦學、多類型發展的道路,努力擺脫治理學歷教育思維定式的束縛和桎梏,突破改革“框框”,鼓勵改革創新,不斷改善國家職業教育治理環境,以更加寬鬆的發展政策營造“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公平競爭發展局面。

其理由有三:其一,建立我國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要動員各級政府、企業和全社會大力興辦職業教育,制定鼓勵多元化辦學相關政策措施。發展職業教育不僅僅是教育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事情,還要調動地方政府和各行業、企業以及全社會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加快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進程;其二,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進程中,為了穩定就業和實現充分就業,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又多次強調要大力發展技工教育、辦好技工院校。這就要求技工院校在10年改革中不斷擴大總體發展規模,提升辦學水平,加快高水平技師學院建設;其三,我國現階段正處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伴隨產業升級新職業不斷誕出,高中低各層次中小企業集群在就業和產業發展中仍然佔居較大比重,在就業上反映出來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全領域就業特點,技能人才結構性矛盾仍在加劇,高技能人才匱乏和“技工難求”的問題也很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依靠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職業教育,辦好各種類型的職業院校,特別是大力發展“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技工教育,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逐步增加高技能人才和技工培養數量,培養適合各類就業崗位需求的技能勞動者,才能有效緩解就業矛盾,實現穩定就業和比較充分就業的目標。

現實要求我們,要主動打破思想禁錮,著力打開發展思路,加快制度創新步伐,加大治理轉型力度,優化治理環境,制定更加積極政策,鼓勵支持多層次、多類型職業院校改革發展。

因此,地方政府和技工院校在推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和佈局職業院校過程中,應該把握好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的改革發展方向,堅持有利於地方經濟發展優先原則,堅持在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技工教育體系不變的前提下,逐步落實技師學院納入高等職業教育序列相關政策,保持技工教育特色,保持技師學院培養高技能人才優勢,發展高水平技師學院,努力擴大技工院校總體規模,拓展技能人才培養空間,更好的促進就業創業,促進地方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來源:技能中國

責任編輯:子龍

看了又看

躬親起舞,雲端傳授——記趙帥老師與銅陵理工學校網絡聯動教學

班主任:班級是誰的?

省教育廳剛公佈!銅陵這所學校將重點建設

喜報:我校喜獲全國首屆“華航唯實杯”機器人虛擬仿真大賽一等獎

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有望保送高校

關注!學校疫情防控第一課,一起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