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系列學習筆記(八)

此次分享的是《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的學記,共三個部分:依文解義,深解義趣以及一語評倡。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經》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依文解義


須菩提啊,你認為僅僅從佛身的種種相好就可以見到如來嗎?

當然不是的,世尊。如來是不可以僅從身相上見到的,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曾說過,所謂的身相不過是四大五蘊合和、因緣幻滅的假相,並不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法身實相。


佛陀嘉許須菩提說,不僅佛陀如此,世間諸相都是生滅輪轉、虛妄不實的。菩薩、行者如果能夠透過虛妄的表相,通達究竟的實相的話,就能正見如來法身。


深解義趣


身相

清淨、莊嚴


本經中的身相指的是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因為這恰恰是凡夫最容易起執著的地方,所以佛陀在此處首先專門點出“可以身相見如來不”,意思就是可以從三十二相見如來嗎?而佛陀在後面的經文中明確點出“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也就是不可以從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種種莊嚴來見到如來那不生不滅的法身實相。


凡所有相

雜染、無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中的相指的是世間一切緣生、緣滅的幻相。比如,山川、水木、大地等都是一切相,這些相如同空花水月一般,是眾緣和合的,並不是真實的。


佛陀此處以佛相和世間所見的幻相作了比較,我們可以思考下原因。佛相是從佛的功德感得的,六度萬行都是清淨的緣起,而凡夫的幻相是雜染的緣起。


心淨則國土淨,娑婆世界的汙穢並不是因為釋迦摩尼佛的心不清淨,而是我們自己的心不清淨,眾生都是如此,所以這依報的世界是由眾生的業緣感得了。


外界的幻相是由於我們的雜染而感得,而佛陀清淨的相好莊嚴是佛陀本身的功德所感得的。



除了佛陀有三十二相,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相。佛陀在這裡強調不要執著於佛身的莊嚴,世間所見的一切的相都是虛妄不實、眾緣和合的,緣聚則顯,一切都是無常、暫有的。


見了佛相併不是證見了法身實相,如如不動的法身實相是人人本具的,並不可通過佛陀的身相而得見,不可一味向外在索取的,這裡可參考須菩提和蓮花色比丘尼的故事。


見緣起即見佛,見相離相即見如來,外在的佛是相上安利。


凡所有相

見相離相


八正道中,正見為首,可知“見”非常重要。本經中,見相離相和無住佈施就是正見,即是般若。

有五種不正見:


身見:是執著於五蘊四大假合之身以為實有,不明白其實實虛妄不實的。


邊見:因為執著於“我”為實有而生出兩種見解:①認為死後會常住不滅即為常見;②認為死後如燈滅即為斷見。


邪見:是指對因果有誤解:①否定因果存在;②錯把佛教的空性理解為因果,因為因果從體性來講也是空的,空並不是沒有,而是本性是如如不動的,但相上的因果是存在的。若能明瞭因果性空,在相上更應該謹慎,正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見取見:世間種種的爭鬥、紛爭都是由見取見引起。見解本身就不對,同時還在這見解上產生執著的狀況就是見取見。
戒禁取見:通過身體、言行上禁止某些活動而產生執著的見解,比如,牛戒、過分苦行等等。


一語評倡


金佛不度爐 木佛不度火

泥佛不度水 汝佛何所度


金佛放爐裡、木佛放火裡、泥佛放水裡,結果都可想而知。


那麼你如何度?

同覺書院 |《金剛經》系列學習筆記(七)

同覺書院 |《金剛經》系列學習筆記(六)

同覺書院 |《金剛經》系列學習筆記(五)

同覺書院 |《金剛經》系列學習筆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