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見性是禪宗的主旨,尤其是禪宗南宗惠能大師那一派系的不二法門。處在如今這個時代,社會非常浮躁,物質上雖然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人的精神世界卻日益匱乏,在這樣一個不平衡的狀態之下,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心,明白自己心中所想,這樣才能找到自己心的方向,知曉自己的位置,才能夠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價值,這個應有價值就是自己的天然本性。
明心見性是《壇經》全篇所講的事情,這篇文章不講《壇經》內容,講《心經》,大乘般若經的主旨《心經》,這部著作雖然只有少少幾百字,但是把佛教思想的最肯本闡述出來,一個“苦”一個“空”,正好對應現實生活中我們感到的“心”和“性”。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心時常感到“苦”,什麼原因導致的,因為無知沒有智慧,我們只知道“苦”,不知道“苦”便是“甜”,只知道享樂,不知道貪圖享樂的後果,沒有空出一些地方去分析“苦”的含義,只能跟隨別人的思維,只能讓自己處於被動之中,沒有能力應對人生中的“苦”,說白了就是我們“無知”,不曉得該以什麼樣的方法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苦難,很多事情明明可以避免,自己憑著感覺認為這樣做不錯,結果卻讓自己無法承擔,這都是自己愚昧造成的。多讀《心經》的好處是可以讓人變得智慧,採用另一種認知方法去分析世界,理解世界,從而讓自己的心變得更加清澈,更加明白,自己的心若是明白了,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困住自己呢?大多數人的煩惱只是“心迷”,心若迷,無人可度,心若悟,只需自度。
《心經》中說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迷”的原因正是五蘊沒有“空”,若是五蘊“空”了,便能見到自然本性了。接下來介紹一下什麼是五蘊,這樣才能空,給大家做個參考,做個借鑑,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五蘊指的是“色受想行識”,佛家思想認為這五個基本元素指導著人們日常生活。人世間的種種現象都是和合而生,皆是這五種元素結合起來的產物。色相便是我們看到的有形事物,根據外在特徵,屬性,功用等等做出不同的定義,概念。在這些人為定義的事物之下,又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劃分,就拿“人”來進行分析。人從膚色,種族,語言,風俗,習慣等等角度區分,會有不同的見解,依照這個見解,世間產生了諸多色相,智慧的人懂得分辨這些表面的色相,時刻知道自己的位置,曉得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這些色相,保持自己的心不被色相迷惑,而愚昧的人則不然,他們只會跟隨著大眾的腳步前進,走到一條陌路,覺得人心多變,實際上是自己的心在變,自己沒有察覺到而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五個狀態是一起發生的,因為屬性不同,因此產生不同的價值。這五個狀態控制著自己去認知這個世界,其實本來和空沒什麼區別,空也就是這些,最開始的狀態,就是“空境”,也就是“自性”,一塵不染,沒有雜念,心中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精力很集中,這是最初的狀態。但還有重要的一點,既然“自性”天然存在,那麼有什麼不是“空”呢?空就是五蘊,五蘊就是空,每件事物存在都有其意義價值,只是看自己如何處理這些事情罷了,處理的合理恰當,就是“空”,不合理不恰當就是“執”,空則見性,執則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