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亮劍》這句臺詞,日本人曾要求李幼斌道歉?網友:意大利炮呢

號稱《亮劍3》的《雷霆戰將》被下架停播,以及後續的衍生事件,這兩天被大家討論得最多。

我實在是不想多說了,只是一部掛羊頭賣狗肉的大爛片而已。

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趁著這個熱乎勁又把李幼斌版《亮劍》找出來洗洗眼。

這才是真正的《亮劍》好嗎?

這部抗戰片沒有油光鋥亮的髮型,沒有一塵不染的服裝,它的臺詞接地氣、情節真實還原度高、人物性格鮮明,切切實實地演出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

你他 孃的真是個人才”,“精銳,老子打的就是精銳!”“二營長,你他 孃的意大利炮呢?給老子拉上來!”


“當軍人要有股氣勢,要有股拼到底的勁頭,就像一個劍客,和對手狹路相逢,他發現對方竟是天下第一劍客,這時候他明知是死,也必須亮出寶劍,沒有這種勇氣,就別當劍客,倒在對手的劍下不丟人,那叫雖敗猶榮,咱中國軍人,不能當孬種,逢敵必亮劍,絕不含糊。”

這些話,現在看來依然是熱血澎湃。

而這些話,都出自主角李雲龍之口。他出身草根,導演編劇們在塑造他這個硬漢形象時沒流於表面,既不概念化,也不臉譜化,更不扁平化。

他們把主角當成人,而不是當成神來塑造。而那些配角甚至是群演,都各有各的特點,讓人驚豔不已。

一人一馬一臂一刀,面對敵人的騎兵,喊出“騎兵連!進攻”的孫得勝;孤身對敵,最終與敵同歸於盡的王喜奎;

還有王友勝,炮擊坂田的柱子!吃涼粉的皇協軍小隊長!無一不鮮活、傳神!導演讓每個人都煥發出了光彩,讓每個角色都映上了亮劍的光輝。

同樣的,《亮劍》中的軍人並不像其他電視劇中的軍人一樣是鐵打的。他們同樣有感情,同樣會受到打擊會害怕,面對戰友的傷亡同樣會痛苦。

我記得《亮劍》中有這麼一個橋段,李雲龍遭受日本人圍攻,當時日本人被灌輸了武士道精神,前赴後繼的進攻,當時很多中國士兵心裡還是有點懼怕的,以為日本人刀槍不入。

所以李雲龍在指揮打死日本人以後,為了鼓舞戰士,讓隊伍保持戰鬥力,在劇中說到:打得不錯,看到沒有,小日本鬼 子也是爹孃養的,也是肉長的,子彈進去照樣穿個窟窿,武士道怎麼樣,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

一句霸氣的“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簡直太提氣了。

關於這句話,坊間曾流傳一個小故事,說這個橋段被日本人看到以後竟然要求主演李幼斌出來道歉,說是汙衊了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

然後還有網友表示:“是不是入戲太深了?二營長的意大利炮呢?”

當然,這個也只是傳聞,大家當個笑話聽聽就行。

不過,從這句臺詞我們也可以看出這部劇表達給我們的“亮劍”精神!

就像《亮劍》的原著小說裡,李雲龍形容的那樣: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的強大,就算對手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是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如果連劍也不敢拔,夾著尾巴落荒而逃,那這輩子就別想著拿劍出來晃悠了,回家哄老婆孩子睡覺去吧。

劍已出鞘,雷鳴電閃,從來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這就是《亮劍》所要向我們表達的,中國人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這也是《亮劍》有別於其他塗髮蠟,抽雪茄的青春抗戰劇的區別。

它不醜化敵人,不神化自己,而是讓我們認識到戰爭的殘酷,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更讓我們認識到革命先烈們為了民族解放事業付出的巨大犧牲。

這也是為什麼15年過去了,《亮劍》還能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原因。

我是作者拾娛君,感謝點贊和關注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