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魏俊英,藝術道路充滿坎坷,常被人們稱為“戲補丁”

少年時學戲

魏俊英,1964年出生,河南省禹州市人。自幼酷愛戲曲,1974年年僅十歲的她便考入河南省戲曲學校,在校期間主攻刀馬旦、花旦,兼演青衣、閨門旦和老旦。由於她在學校時勤奮好學,成績優異,1979年剛畢業便被河南省豫劇一團相中,從此走上了她的戲曲人生之路。當時的一團名家雲集,像常香玉、王素君、高興旺等人都是團裡的臺柱子。那時的一團演出效益特別好,經常一出去演出就是一兩個月,年紀尚小的魏俊英就跟著一幫大人們全國各地跑,既辛酸又充滿樂趣。

豫劇名家魏俊英

有幸得到名家指點

剛進一團那幾年,魏俊英常常飾演的都是丫環或士兵之類的跑龍套小配角。每當她站在舞臺上給名家配戲時,總能被前輩們活靈活現的舞臺感染力所打動。於是,那時候的她便開始思考,我怎樣才能達到像前輩們那樣的演出水平呢?經過冥思苦索,她終於總結出了八個大字:多看、多聽、多學、多練。自此之後,她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堅持練功,只要一有機會就站在幕條邊上觀看演出,從前輩們身上學習舞臺經驗。在魏俊英的藝術生涯中,有幸得到過許多大師指點。像在戲校時,常香玉大師就經常到學校給他們授課,也就是在那時,她學會了常派名劇《白蛇傳》。年輕時的魏俊英對桑派藝術情有獨鍾,一盒磁帶聽爛了也不捨得扔。有一次在演出過程中碰到桑振君大師,她很想跟桑老師學戲,但又覺得沒有拜師,人家不一定願意教。桑老師得知她的想法後對她說:“只要你願意學,隨時可以來找我,我親自給你說戲。”桑老師的話給了她很大鼓舞,也讓她下定了走戲曲這條路的決心。魏俊英也曾和馬金鳳大師合作過一年多,她在《穆桂英掛帥》中飾演文廣。馬老師見這個小姑娘既機靈又好學,十分討人喜歡,於是便常常利用空暇時間一個字一個字的給她摳戲。正是因為有諸位名家不吝賜教,再加上魏俊英自己虛心好學、融會貫通,使得她的藝術技藝不斷提高。

被人們戲稱為“戲補丁”

雖然魏俊英的藝術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當時團里名家實在是太多了,她依舊只能充當配角。比如:她曾在豫劇《包青天》中客串過秦香蓮的兒女,在《黑娃的婚事》中演過白妮,在《三哭殿》中演過秦英,在《抬花轎》中演過媒婆,在《大祭樁》中演過丫環小春紅等等,她演過的配角數不勝數。不管是團裡安排或是熟人找她幫忙,她都從不推辭,全身心投入演出。俗話說:救場如救火,補戲如補鍋。就連她自己也記不清楚到底為團裡和朋友救過多少次場,幫過多少次忙。不過話說回來,也正是因為她長期演配角,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不同行當和不同角色,才使她練就了一身真本領。不管是古裝戲還是現代戲,不管是武生、小生、刀馬旦還是閨門旦等等,她都能信手拈來。不同人物、不同性格、不同行當,她都演得極富個性,光彩四溢。正因為如此,她被人們戲稱為——戲補丁。

機遇來臨

常言說:機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魏俊英的長期努力沒有白費,她的機遇終於如期而至。有一年在焦作演出,演《大祭樁》的主演有病不能上場,魏俊英得知消息後便向領導毛遂自薦。演出原計劃是第二天上午就要登臺,而魏俊英向領導請示時已經是下午六點多。顧不得吃飯的她一遍又一遍的記唱詞,然後去找有對手戲的演員對戲,等她睡覺時已經是凌晨四點。不過有驚無險,第二天的演出非常成功,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和讚揚。魏俊英從步入戲曲大門到出演主角,她整整用了二十年!也正是因為這次機遇,讓厚積薄發的魏俊英迎來了藝術道路的春天。自此之後,她逐漸在舞臺上嶄露頭角,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隨著技藝成熟,她開始主動出擊,打造屬於自己的藝術形象。2005年她創作了《樊梨花》,2007年她所主演的《三孃教子》更是讓她名聲大噪。在這部戲裡,她首次真正意義上嘗試青衣行當,並且融入了不少祥符調元素,讓她的唱腔悠揚甜美,剛柔並濟,表演穩健含蓄,氣質高雅。人們通過她的表演,從“三娘”這個人物身上看到了中國傳統女性的大愛、隱忍和包容。

豫劇三孃教子

與“戲劇梅花獎”失之交臂

中國“戲劇梅花獎”是戲曲表演藝術的最高獎項,能有機會參加並獲獎是每個戲曲演員的夢想。2009年河南省開始採用公開選拔制,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魏俊英也參加了這次比賽,在初評階段她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然而在準備參加決賽時卻出現了變故,有人誣告她年齡造假,說她超過了規定年齡(梅花獎規定一度梅參評演員年齡不得超過45歲)。等到後來查明真相,卻耽誤了決賽時間,她失去了參評資格。有時候朋友們私底下為她嗚不平,她卻笑笑說:“這只是個意外,生活中難免遇到一些波折,平常心對待就好。”通過魏俊英的話,我們能深深體會到她的與世無爭。在同一年,團裡的《紅菊》也要參賽,魏俊英覺得劇中的紅菊媽媽比較適合自己,於是就去跟主演商量。主演聽了她的想法後楞了半天,沒想到剛遇坎坷的魏俊英還能為他人著想,最終她以配角的身份參加了那屆大賽。

魏俊英

有人說魏俊英是成功的,她是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第五屆“香玉杯藝術獎”獲得者,事蹟也曾被編入《文化名人錄》和《當代戲劇通典》等書。然而也有人說她是平庸的,這麼多年都演配角,只有《三孃教子》一部戲讓世人熟知。不管是成功或是平庸,個人覺得魏俊英是問心無愧的。平淡、隨和、不隨波逐流的性格註定了她不能大紅大紫,也正是因為這種性格,讓她深深體會到了一個演員要把“藝”和“德”結合起來,缺一不可。至於個人成就的高低,那就讓時間去評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