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U-57-2自行高射炮,蘇軍:我們不要T-34,要五對負重輪版本

ZSU-57-2自行高射炮是二戰後蘇軍大規模裝備的自行火炮,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伴隨裝甲部隊,提供實時的中低空防空火力,尤其是針對裝甲部隊的剋星--對地攻擊機。

ZSU-57-2自行防空炮

二戰中吃過大虧

蘇軍的自行防空武器起步並不算晚,在上世紀20年代末期就開始討論相關事宜了,最直接的成品就是SU-6自行高射炮,這款用T-26輕型坦克底盤打造的武器,安裝的是一門76.2毫米火炮,當時來說防空效果很好。

遺憾的是因為設計師被逮捕處決,相關研發工作也就停止了,量產計劃被迫放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二戰蘇軍的作戰。當蘇德戰爭爆發的時候,蘇軍手中雖然有上萬的坦克,但是防空武器卻很匱乏,尤其是缺乏機動防空武器,這種窘境變相的給德軍創造了機會,甚至出現了單人擊毀500多輛坦克的戰績。

SU-6自行防空炮

有了實戰的教訓,蘇軍也臨時改裝了很多的自行防空武器,主要是用汽車搭載14.5毫米機槍,或者25毫米防空炮,這些裝備只是解決了防空武器的機動問題,汽車本身就不是一個非常平穩的射擊平臺,而且數量還很稀少,因此這些武器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二戰蘇軍的臨時自行防空炮

二戰末期,蘇軍手中已經有了富餘的裝甲底盤,於是在SU-76自行火炮的底盤上,安裝一座雙管37毫米高射炮,製成了一款使用價值較高的ZSU-37自行高射炮,總算是有了正規的自行防空炮了。

我們要T-54底盤

ZSU-37在二戰期間對付德軍的標準還是勉強夠用的,但二戰結束後面對西方國家的空中優勢,作戰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它的裝備數量總共只有75輛。

ZSU-37自行防空炮

1946年,坦克工業人民委員會提出了一種用T-34坦克底盤研發新型自行火炮的建議,設計師希望給它裝上37或者57毫米高射炮,採用傳統的光學觀瞄設備。

面對這個建議,蘇軍部隊一口否決,他們的要求是隻接受T-54坦克底盤的自行高射炮,或者其他更新型號的坦克底盤,而且火炮口徑至少要57毫米。

蘇軍的要求並非沒有道理,如果採用T-54坦克底盤,幾年後蘇軍全面換裝T-54,這樣會降低後勤保障壓力,而且T-54坦克底盤的承載能力更好,更寬敞。

T-54/55坦克

1947年新的自行火炮項目正式啟動,這就是ZSU-57-2。設計師以二戰著名的57毫米反坦克炮為基礎,加上牽引式自行高射炮技術,設計出了一款新的57毫米高射炮S-60,炮管倍徑提升至72倍,採用4發彈夾供彈。

ZSU-57-2採用一個大型的頂部敞開式炮塔,武器為雙聯裝S-60高射炮,炮塔內搭載松-9雷達、光學測距儀、射擊指揮儀等裝置,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但是無法移動中開火,雷達等設備較為龐大,適合執行營地等地區的防空作戰。

ZSU-57-2自行防空炮

全車重約2噸,採用一臺B-54V型12缸柴油機驅動,最大公路速度50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420千米,因為車體變輕了,負重輪由五對改為4對。裝甲防護整體削弱了,均採用焊接鋼板製成,裝甲厚度在8~13毫米之間;頂部敞開的戰鬥部在冬天很不友好,設計師單獨設計了一套帆布結構,運動時成員可以用帆布罩起來,以免被凍得瑟瑟發抖。

ZSU-57-2自行防空炮

火力比較強,雙管57毫米高射炮身管就達4.11米,可以發射曳光榴彈和曳光被帽穿甲彈,炮口初速度1000米每秒,最大射程12公里,最大射高8800米,有效戰鬥射高4000~5000米,高低射界-5°~85°。這些性能數據還是非常好的,缺點就是採用4發彈夾供彈,戰鬥射速只有約70發每分鐘,車內載彈300發,炮塔內可供取用的彈藥248發,其餘的在車體下部。

用防空武器保護防空武器

ZSU-57-2自行火炮的具體產量不明,不過應該在1000輛以上,在蘇軍中一部分裝備給坦克師、摩步師,用作野戰機動防空武器,對蘇軍百萬大軍來說,只有少部分師得到了這些裝備。

ZSU-57-2自行防空炮

另外一部分則分配給“薩姆”-2地空導彈團,使其免遭對地攻擊機等武器的打擊,就是用一種防空武器去保護另一種防空武器。

對於坦克師和摩步師來說,ZSU-57-2不僅可以執行防空任務,還能執行一些對地掃射任務;在6、70年代生產的坦克中,許多型號都採用了薄甲的設計,因此ZSU-57-2還能執行反坦克作戰,可謂是一個戰場多面手。

ZSU-57-2自行防空炮

黯然退場

ZSU-57-2雖然好處多多,但是在60年代,飛機技術已經取得很大發展,它的防空作戰性能顯然跟不上時代發展了,蘇軍獲得了更加先進的ZSU-23-4“石勒河”自行防空炮,前者很快就從蘇軍中退役。

石勒河自行防空炮

退役的ZSU-57-2被蘇聯出售給保加利亞等數個國家,並參與了越戰和1999年的南斯拉夫戰爭。我國在80年代曾通過中東獲得了樣車,進行了仿製出口,沒有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