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最好的一首送別詩,一曲慷慨悲歌,成千古送別詩之經典

導語:《別董大》高適最豪邁的一首詩,也是他最好的一首送別詩。一曲慷慨悲歌,寫盡了兩個才子不得志的人生,成千古送別詩之經典。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送別詩,大都寫的悽清纏綿、依依不捨又或是低徊流連、情意綿綿。像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又比如杜甫的《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而蘇軾更是"離譜"一首《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直接將兄弟情用男女愛情的方式表現出來。

這些非常抒情的詩作,雖然非常感人,甚至可以說是感人至深。但卻是缺了一些男人的豪邁與慷慨。

高適與董庭蘭同命相連

高適一首送別詩,不但寫出了兄弟間的真情實意,離別時依依不捨,更是寫了豪邁的男子氣概,他不似依依不捨的離歌,而是一首慷慨的悲歌。

同樣是兄弟離別,也同樣是發出自肺腑的詩作,但高適的《別董大》,卻給送別詩增添了一些豪放健美的色彩。

這首詩作於天寶六年,也就是747年。那一年,高適還是個空有才華,而壯志難酬的流浪漢。而他詩中的董大,也迎來了人生的最低谷。兩個不得志的才子在河南相遇,一個是剛被迫離開京城長安,一個是消減了腦袋也想擠進京城。

高適著名的邊塞詩人,他因安史之亂護送唐宗有功,在安史之亂以後迎來了人生的巔峰,做到了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這樣的高官,甚至還被冊封渤海縣侯。但在安史之亂以前,他是非常不得志的,而且日子過的非常貧苦。

董大名為董庭蘭,是盛唐時期著名的琴師。但因當時的"音樂界"盛行箜篌、琵琶等胡樂,而董庭蘭則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七玄古琴樂手。

當時的古琴樂手多不得志,雖然董庭蘭算是盛唐最好的古琴樂手之一,但也同樣是不得志,所以董庭蘭不得不離開長安。

《別董大》一曲慷慨悲歌

別董大·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雖然兩人的近況都不佳,但高適依然將這首送別詩寫的豪情萬丈。他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送別詩硬是寫成了,心靈雞湯般的臨別贈言,特別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一句,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這首詩大概的意思是說,北風呼嘯遮天蔽日的黃沙,使得整個天空看起的都是昏黃的陰雲,而那本該耀眼明媚的太陽,這個時候,卻已經被黃沙和陰雲完全的遮擋住了,顯的是那麼的黯淡無光。

一群大雁在紛紛揚揚的大雪中,依然向南方飛馳而去,黃沙又怎麼樣,大雪又怎麼樣,依然無法阻止大雁展翅翱。

以黃沙飛雪這樣的景緻,來渲染出荒涼淒寒的送別的場景。而高適又用大雁展翅南飛,來給自己和董庭蘭打氣。他告訴董庭蘭,當然也是在告訴自己,我們都是天縱之才,別怕等時機成熟,我們就會和天空的大雁那樣在天空展翅翱翔

而詩的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則是這首詩畫龍點睛之筆,高適安慰董庭蘭,你切莫傷心,更不應該一蹶不振。你雖然離開了長安,但你此去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這便是高適的豪邁和慷慨,這句詩響亮有力,大氣磅礴,於寬慰之中,又帶著激勵,這便是信心和力量。

結語

送別詩非常多,且流傳千古的經典也不在少數。但在我看來,高適的這首最為爺們,也最是大氣。

但這首詩不僅是有大男人的剛強,也有細膩的情感流露,可謂是剛中帶柔,既有朋友情誼,更有兄弟般的鼓勵。所以,我認為《別董大》是送別詩中難得的佳作,更是送別詩缺少的那一抹陽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