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變法成功後變得很強大,為什麼東方六國不跟著變呢?

商鞅變法後,秦國變得很強大,秦國鐵軍橫掃天下所向無敵,東方六國被秦國收拾的都成了龜寶寶,一個個縮著脖子在討生活,可東方六國為什麼不學習秦國也來個變法呢?

要想搞清楚東方六國為什麼不學習秦國變法,我們得先搞清楚秦國為什麼要變法,但是各國變法的實質又是什麼!



秦國為什麼要變法呢?因為在秦孝公時秦國已經被東方六國給欺負的快要亡國了!可亡國的危機就一定能促成變法嗎?在秦國變法時確實是如此!

秦國變法時為什麼亡國危機就一定能促成變法呢?原因是當時的社會主流的生產方式是使用奴隸搞生產,而奴隸的來源有兩三個:一、花錢買;二、自己養奴隸,讓自己家奴隸生奴隸;三、通過戰爭搶人口,把戰敗方的人口擄掠回來變成奴隸!



奴隸的身份地位在當時是很悲慘的,就是相當於是頭會說話的牲口,能賣能殺能幹活,還能飼養起來讓他們生效奴隸賺錢,就跟飼養一頭豬差不多!關鍵是一日為奴終生為奴,一日為奴世世代代都為奴,其實也沒什麼世世代代了,他們生下來的小孩能不能留在他們身邊全看主人的需要,主人想販賣小奴隸賺錢,那他們也無能為力,因為連她們自己都是主人家飼養的牲口,說不好什麼時候就會被主人賣掉殺掉!



奴隸的下場是如此之慘,亡國後的下場又註定了會成為別人的奴隸,這一殘酷的現實讓秦國貴族和平民都有了切身的危機,在不要命的在戰場上拼殺依然可能會亡國,會被抓去變成奴隸的壓力下,秦國人達成了空前的一致,必須變法!



為什麼在當時秦國不變法就是不行呢?這就是變法的實質!變法是要幹什麼呢?是要富國強兵!可富國強兵和變法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必然聯繫呢?這還得從秦國為什麼會落後捱打說起!



其實要說起來秦國不算弱,只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秦國一直處在一個相對安逸的狀態,從周天子分封諸侯開始,秦國人已經很少和各大諸侯國往來了,原因是什麼呢?真的沒什麼必要,雖然過了幾百年了,可在秦國的土地上,秦國人還是在老老實實的奉行著幾百年前周天子給制定的社會制度!



周天子制定的社會制度是什麼呢?政治上是分封制,經濟上是井田制,遊戲規則是周禮規則下的宗法制,其實也就是世卿世祿制,老子死了兒子上,多出來的兒子降級封!這一整套制度有著嚴格的等級之別,也有著明確的職權劃分,每一層級的貴族老爺們都有自己的地盤,在他們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不管是平民還是奴隸都歸他們統治!



經過幾百年的而發展,由於貴族和原來的平民都在可勁生孩子,隨著鐵製農具和用牛耕地的情況出現,不管是貴族依靠奴隸幹活也好還是普通平民依靠自己辛勤耕作也罷,這幫人都在原來周天子劃撥的那塊土地之外開闢出來了一大片的理論上歸周天子歸國家可實際上歸自己的土地!

這幫在實際上有著自己土地的人其實也就是那群所謂的地主階級,只不過此時他們還是在依靠奴隸制生產關係給自己積攢財富而已!


由於這些土地的歸屬問題是個模稜兩可的問題,所有的有地的人其實都在懸著一顆心,都生怕自己開出來的地讓國家給沒收了!於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出現了,管仲率先在齊國搞起了相地而衰徵,其實也就把全國的地給重新丈量了一下,讓大家按照自己家地的好壞和數量來給國家交稅,等於變相的承認了土地私有制。

管仲這麼一搞,一下子就調動起了齊國人的生產積極性,全國從上到下對開發土地擴大自己的地盤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



關鍵是經過管仲這麼一搞,齊國的稅源大大增加了,除了原來屬於各大貴族代領的那些公田的賦稅外齊國還得到了新田交上來的稅,並且這種稅還在高速的增長著!這一下子就把齊國的國力和他國的國力給徹底的拉出來了差距,有錢就嘚瑟這是必然的現象,那個時代的齊國君臣也是不能例外的!



齊國很快就成了周天子承認的眾諸侯之長,給所有的諸侯當老大,這種酸爽齊國君臣覺得很爽,其他各國也不差,大家有樣學樣都幹了起來,為什麼啊?大家都看明白了,改革後的稅源廣,變相的承認土地私有制也深得人心,不變也不行,不變國家沒錢全國上下遲早得給人家當奴隸!於是自齊國之後,魯國搞起了改革、燕國樂毅搞起了改革,魏國李悝搞起了改革、楚國吳起也搞起了改革、韓國申不害和趙國趙武靈王也搞起了改革。。。總之大家是紛紛行動了起來!



看春秋戰國時代東方各國之間的改革,雖然名稱和內容不盡相同,可基本上是一回事,那就是在事實上變相的承認了土地私有制,願意承認這個事情的原因是這麼幹能富國強兵,為國家增加了稅源還可持續這個就是富國,國家富裕了就能武裝起裝備更好,數量更多的軍隊,這就是強軍!所以其實東方各國變法的本質就是變了法能擁有比原來更多的稅收和軍隊!



這些變法變得早的國家一個個強大了起來,可地理位置的秦國卻還是老樣子!不肯亡國做奴隸的秦國人從上到下是團結的,打起仗來也是不要命的,原因很直白,誰都明白奴隸就是牲口,當奴隸還不如去死!可儘管如此秦國的由於還是實行的原來那一套,國家稅收有限,根本就不能給秦國的軍隊提供好的武器和充足的糧餉,所以秦國依然是打不贏!



打不贏就算了,可要是亡了國怎麼辦呢?巨大的亡國危機壓得秦國人喘不過氣來,這個時候是人就知道不變法不行了!可變法又該怎麼變呢?從誰頭上變起呢?秦國的國君憂思難寐了!好在商鞅來了!

商鞅是一個有著驚天的膽氣,蓋世的才華的雄才,這個人審時度勢,拿捏時局把握機會都很到位,他看出到奴隸主貴族們害怕亡國的現實,吃準了這些人在當時無論如何都不會起內訌,也吃準了被那些貴族統治奴役了數百年的平民想翻身的心理,更吃準了秦國國君一定是會拼死支持變法的心理!為什麼呢?



一、承認土地私有制,貴族和平民都有實實在的好處,再也不用怕自己的地會被國家給收走了!這其中貴族階層得利最多,因為他們手裡原來掌握的那些公田也變成養他們自己的了!在這一點上國君得利最多,理由是在當時的體系裡國君的公田是最多的,其次才是各大貴族,最後才是平民!

二、秦國人本來就不肯亡國奴隸,有了自己的田,那就更不肯了!

三、廢了分封,取消了爵位世襲,剝奪了各大貴族對各自領地的統治,雖然引起了各大貴族的不滿,但承認土地私有白白送了他們一大塊地又規定了可按軍功授爵,團結了大批的國民,奴隸主們的不滿在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可以暫時的被壓制了下來!

四、廢分封,行縣制,尚軍功,承認土地私有制,樁樁件件都是在富國強兵,都是在加強君主權力,秦國的國君時得利最多的人!



由於商鞅在秦國乾的比東方六國更徹底,秦國國土和人口雖然沒有變化,可實際上論起對全國資源的調動和掌控,秦國已經遠遠的超越了東方六國,原因是什麼呢?廢了分封,行了縣制,又獎賞軍功!秦國的國君可以對全國的資源有一個統一的調度,可東方六國卻不行,他們得看各地的貴族老爺們樂不樂意打仗,他們不樂意不願意讓自己手下的百姓去前線打仗,國君就調動不起來,而被送上前線打仗的將士又不可能會有秦國將士那樣的鬥志,因為秦軍立功能得爵位,能當官,而東方六國的士兵打贏了也不可能能當官,打完仗回去依然還是個平民!



至於國力,那就更不用說了,商鞅當年是以二十級爵位賞賜獎勵農耕的,幹農活和打仗一樣立功能得賞金,能得爵位!再說秦國只是國庫窮不是民間窮,他們只是國家拿不出錢來,不是國民拿不出錢來!改革之後,秦國在重賞之下國力的提升也就必然會超越東方六國了!



綜合國力強大的秦國後來把東方六國打的滿地找牙,也逼得他們走到了亡國的邊緣,可他們為什麼就是不能實現徹底的變法呢?其實答案就在商鞅的法令裡,廢分封贏得了所有底層國民的心,不管是秦國的還是東方六國的,立功可封爵更是刺激的東方六國的國民會忍不住的想要接受秦國的統治,秦國不抓別國的人當奴隸,只樂意讓他們種地交稅,這又再次瓦解了他們的鬥志!當所有的人都失去了亡國後會成為奴隸這種極端的壓力後,東方六國也就不可能還有徹底變法的可能!



東方六國和秦國的風水輪流轉真的應了那句老話,禍福相依!誰能想到秦國的崛起其實就是因為六國的威逼,而六國的滅亡其實也是從他們威逼秦國開始呢?如果不是因為他們自己把秦國人逼到了死路上,商鞅又哪裡會有那麼好的機會呢?估計一開口說要廢分封就被那群老貴族們給宰了!可就是因為他們把當時的秦國貴族們逼到了只要能不亡國不給六國當奴隸,什麼都是可以先忍下的地步,秦國哪裡會有徹底變法的時機呢?估計也會像東方六國一樣變個半吊子,然後大家再打來打去打個幾百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