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非常建言,上海人大代表如何迅速傳遞“民聲”?

2020年伊始,一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徹底改變了上海人大代表們的建言格局。速度,成了衡量一切的準繩。每時每刻,情況都可能發生變化,而他們則要以最快速度在這一環環相扣的防控運行體系中尋找到薄弱點。

為確保每一條代表反映的社情民意都得到有效傳遞,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專門成立了代表反映社情民意彙總梳理小組。截至3月底,共收到各級人大代表提出的疫情防控方面代表建議80件。

對接物資、發佈指南,

為企業復工復產紓困解難

隨著疫情轉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階段,上海也按下了復工復產的“快進鍵”。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上海中小企業復工率89%,人員到崗率7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專精特新”等重點企業已基本全面復工。

圍繞已復工復產的中小企業,代表們的種種擔憂隨之而來。這些企業的防控措施是否到位?他們能否及時獲得金融信貸支持,以追回失去的時間與機會?

市人大代表劉民鋼認為,生產型中小企業面臨的幾大問題值得關注。其一,這些企業外來從業人員較多,且大多數為集中居住(集體宿舍)。其二,中小企業的衛生防疫能力和對員工的指導能力相對有限。一大批外來人員返滬,這些中小企業將面臨巨大防疫壓力。他建議,相關部門出臺中小企業生產和員工生活防疫指導意見。

劉民鋼代表的建議迅速得到相關部門的反饋。市商務委會同相關行業協會對商貿、餐飲等行業復工復產發佈了工作指引,並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新指導意見。為幫助企業緩解防疫物資短缺的矛盾,市經信委會同市商務委每天向中小企業供應復工口罩100多萬隻,在“上海市企業服務雲”開設防護物資對接通道,已幫助2萬餘家企業購買近700萬隻/片口罩(墊)。

為基層減負,

他們帶來了來自一線的聲音

在疫情防控一線,有這樣一支“雙重身份”的隊伍。他們既是社區幹部,同時也是上海市人大代表。《本市居民區(村)疫情防控管理操作導則》發佈以來,對居(村)防疫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但

洪程棟、尚豔華、朱思歡、龔順美等一些來自一線的市人大代表們在實踐中卻也發現了仍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多色作戰圖”,這是許多社區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琢磨出的創意想法。然而,當這一做法大規模複製、推廣時卻也帶來了種種問題。比如,一些街道要求社區製作作戰圖、樓道圖、志願者上崗圖,這些格式化的要求反而使居(村)幹部在圖表製作上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卻無法專心走訪、登記。

來自基層的代表們為廣大的社區工作者們發聲:不能也不應使居(村)幹部在大量繁雜或重複的工作中成為不必要的“千手觀音”。

從援鄂醫護到環衛工人,

他們為特殊群體發聲

來自銀行系統的市人大代表趙蓉十分“高產”,曾在2月12日這一天一口氣提交了10條建議,涵蓋特殊群體防疫保障、廢棄口罩管理、出租房管理、專業發言人制度等。

對特殊群體的政策保障是趙蓉代表的關注重點,她近三分之一的建議全都圍繞此展開。在與兄弟省市的關愛舉措進行比較後,趙蓉建議,上海的相關部門也應出臺更完整更溫暖的一攬子關愛措施。

除援鄂醫護人員外,趙蓉代表還注意到了此前甚少成為焦點的環衛工人。承擔著消殺、垃圾轉運等工作的環衛工人們也處在一線,承擔著較大傳染風險。趙蓉認為,政府應當為這些疫情之下依舊堅守崗位的環衛工人們制定一整套詳盡的保障方案,並在口罩、休息場所等基礎防護設施上為其作出安排。

以此次疫情防控為契機,趙蓉代表認為,政府部門應當建立起專業發言人制度。政府層面的社會公共管理領域由政府發言人主管,而重大專業領域則由專業發言人亮相,不僅有利於提升專家話語權,也能進一步提升城市專業形象。

上海,這座擁有超2400多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在疫情“大考”之下毫不怯弱。從嚴而又嚴的疫情防控,到有序復工復產,上海的“精細化”治理能力再次經受住了考驗。這其中,離不開人大代表們的點滴智慧。

稿件來源:文匯App

解放日報頭版報道:戰疫當前,“我是代表就該做表率!”

疫情大考,上海人大交出“人民至上”答卷!

這個村有位"坐不住書記":防疫守得牢,發展謀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