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春光萬象中,夏日初長成!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今日08時51分

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

也是夏季第一個節氣立夏

立夏交節時間為

每年公曆的5月5日-5月7日

太陽黃經達45°

《曆書》:“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到這時候已經直立長大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時至立夏,萬物繁茂。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時節我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

蛙聲蟬鳴,草長鶯飛

綠肥紅瘦,雲捲雲舒

立夏以後,正式進入雨季

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

萬物開始奮力生長

一年中最熱鬧的季節就要來了

在古人看來

立夏的標誌性物候有三


一候螻蟈鳴

螻蟈是一種褐黑色的蛙

隨著它的鳴叫

夏天的味道濃了

二候蚯蚓生

蚯蚓常年居於地下

當陽氣極盛的時候

蚯蚓也不耐煩了

鑽出地面來湊湊熱鬧

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華北特產的爬藤植物

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

到了六、七月更會結紅色的果實

立夏與農事關係緊密

此時氣溫快速回升,莊稼生長旺盛

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

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

故農諺也有“立夏看夏”之說

立夏風俗迎夏儀式

古人十分注重立夏的禮俗

舊時帝王要率文武百官舉行迎夏儀式

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民間則有稱體重、吃蛋、飲茶等習俗

以祛除溼氣,求得身體健康

鬥蛋遊戲——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

立夏“稱人”

祈求上蒼帶來好運

立夏之日,人們常品嚐時鮮

江南有立夏嘗“三新”的俗諺

“三新”為櫻桃、青梅、鰣魚

這些時令新鮮的食物端上桌

處處透著初夏的美

立夏時節

告別春天,擁抱夏天

全國大部分地區天氣漸熱

養生應重視靜養

最需護心

學會養“心”

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學會養“心”。養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


冷食別急吃

彆著急吃冷食,有些人特別是腸胃功能較弱的兒童,在吃後半小時左右最易發生劇烈腹痛,嚴重的還會出現噁心、嘔吐。


飲食清淡

立夏時節的飲食要以清淡為主。飲食因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少吃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


記得午休

“立夏”時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夏季正午1點到3點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

初夏的美,美在愜意閒適

宋代楊萬里曾這樣

描寫初夏時的生活情景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而在陸游的筆下

夏的美,美在心中的感懷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

春生夏長,萬物自此走向繁茂

立夏不僅給予我們時間的意義

更讓我們學習領悟

懂得成長的道理


人生的繁茂奠基於青年

卻不止於年齡

夏天到了

讓我們在陽光下恣意汗水

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等

編輯 | 餘 進 排版 | 餘 進

校對 | 劉 念 責編 | 韓曉冬

投稿郵箱:ichfys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