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旅遊首選地-----花戲樓

花戲樓本名山陝會館,其實是山陝兩地的藥商在亳州聚會的場所。明清之際,晉商富甲天下,以藥聞名的亳州自然少不了晉商的足跡。有趣的是,山陝兩地崇敬關羽,所建會館也被用來作為祭祀關帝的家廟,而亳州則是三國故地,

曹操的家鄉。千年未解的恩怨,在一座戲臺上繼續著,而生活富足的藥商,也在故鄉與異地、夢想與現實、信仰與慾望的衝突中尋求著一種奇妙的平衡。

最初來到亳州的這群藥商有著怎樣的遭際,已經無從考證,總之,經歷了商場的生死搏殺,嚐盡了人生的酸苦冷暖,看透了世間的變幻無常,他們成功了。雖然在過去,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但是憑藉手中優厚的資本,他們同樣也能交接官場,混跡士林,周旋於上流社會。日子可以不疾不徐的輕緩,世事可以不卑不亢地周旋,也許就在一場盛大的午宴之上,觥籌交錯之時,或者在攜眷夜遊,靜思以往之際,某位藥商突然心有所感,想起了當初離鄉時親人悽婉的歌聲和眼含的淚光,不覺萌發了一個念頭:要修一座會館,一則祭祀神靈,二則娛樂親朋,三則也為那些同樣背井離鄉來到異地的同鄉們提供一個安身之所。於是,他召集同伴,宣佈了自己的想法。結果一拍即合,大家紛紛慷概解囊。若干年後,一座接納寒士的會館和一座美輪美奐的戲樓,從夢想變成現實,落戶亳州。

花戲樓原名歌臺,是一座演戲的舞臺,是祭祀山西名人關羽的廟祠,也是明清時山西、陝西的藥商在亳州經營藥材的聯絡之地,因此稱“山陝會館”,“大關帝廟”,由山西商人王璧、陝西商人朱孔領發起籌建。關帝廟主殿建於清順治十二年(1656),戲樓增建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乾隆年間又增添了許多彩繪和雕刻,它以精湛的雕刻藝術、絢麗的彩繪而馳名中外;整個建築面積3163平方米,分戲樓、鐘樓、鼓樓、座樓和關帝大殿等幾個部分。會館之所以稱為花戲樓,是因為院中花戲樓色彩絢麗、美輪美奐。舊時亳州俗語云:“蘇州賣得好頭油,亳州看得花戲樓。”


花戲樓“三絕”

花戲樓有"三絕",一絕是正門前這兩根鐵旗杆,每根重12000斤,旗杆高16米多,直插碧空白雲間。花戲樓的第二絕在山門。花戲樓山門是一座仿木結構的三層牌坊式建築,上面鑲嵌著聞名天下的立體水磨磚雕,玲瓏剔透,琳琅滿目。花戲樓的第三絕是木雕。花戲樓的木雕分為普通木雕和大木透雕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