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稱流浪狗或為SARS-CoV-2中間宿主,劍橋專家認為“不靠譜”

自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疫情爆發以來,科研人員一直在探索,這種導致全球200多萬人受感染的病毒,最初是如何傳播給人類的。

從穿山甲到蛇,再到樹鼩和雪貂,儘管多項研究嘗試解開SARS-CoV-2的中間宿主之謎,但由於從這些動物身上分離出的病毒與SARS-CoV-2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場溯源仍在繼續。

當地時間4月14日,發佈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的一項研究報告為SARS-CoV-2的起源和最初傳播提供了全新的猜想。

https://doi.org/10.1093/molbev/msaa094

渥太華大學生物學教授夏旭華通過追蹤不同冠狀病毒的特徵,提出流浪狗可能是此次大流行的起源。SARS-CoV-2的祖先及其近親蝙蝠冠狀病毒,首先感染了犬科動物的腸道,隨後在犬科動物身上快速突變進化,並藉機傳播給人類。研究人員認為,或許有必要對流浪狗進行病毒檢測。

病毒的免疫逃逸,使之對公共健康威脅更大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通過病毒“戰鬥”的痕跡對其進行了溯源。

一般而言,病毒入侵宿主時,人體免疫系統將會採取行動抵制其侵襲。鋅指抗病毒蛋白(ZAP)作為人類和哺乳動物具有的一種關鍵抗病毒前哨蛋白

,會在人體內“巡邏”,尤其是在淋巴細胞富集的肺部、脾臟、骨髓、淋巴結等地方具有高表達。

CpG二核苷酸是人體免疫系統用來尋找和消滅病毒的路標,一旦發現它的存在,ZAP會通過RNA結合域與病毒RNA基因組中的CpG二核苷酸特異性結合,從而阻止病毒在體內繁殖。

不過,既然病毒能夠成功入侵人體,就說明它已經找到了避開ZAP介導的細胞抗病毒防禦的方法。迄今為止,許多研究已經證明,病毒RNA基因組中CpG的減少與毒力的增加之間存在關聯。對單鏈冠狀病毒SARS-CoV的分析表明,這種病毒能夠通過減少CpG來躲過“審查”,而另一種RNA病毒——HIV病毒,也是通過這種方式躲過了人體抗病毒防禦機制。

據此,研究人員檢查了迄今為止存放在GenBank中的所有1252個全長β-冠狀病毒基因組,發現SARS-CoV-2及其最密切相關的親屬蝙蝠冠狀病毒(BatCoV RaTG13)在其冠狀病毒近親中的CpG含量最低。這也就意味著

這種病毒變得更加隱蔽,對公共健康的威脅更大。不過,如果增加病毒中的CpG,它將更容易被免疫系統“盯上”,威脅性也將隨之降低,類似於“天然疫苗”。

犬科動物更可能是“大流行”的源頭

隨後,研究人員使用CpG 檢測工具重新檢測了起源於駱駝的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發現感染駱駝消化系統的病毒基因組具有比感染駱駝呼吸系統的病毒基因組更低的CpG 含量。

在對包括犬冠狀病毒(CCoVs)在內的所有完整的α冠狀病毒(AlphaCoV)基因組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只有CCoVs與在SARS-CoV-2和BatCoV RaTG13中觀察到的CpG值相似。另外,與駱駝類似,犬科動物消化系統中CCoVs的CpG值比在呼吸系統中觀察到CpG含量要低得多。

而此前已有研究表明,SARS-CoV-2進入細胞的細胞受體是ACE2,在人體消化系統中普遍表達,其中小腸和十二指腸中表達最高,這說明哺乳動物的消化系統可能是被冠狀病毒感染的主要靶標。

最初,有研究提出,穿山甲是SARS-CoV-2傳播到人類身上的中間宿主。但是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從穿山甲身上分離和測序出的9個類似SARS-CoV-2的基因組,發現其序列覆蓋率最高的ICpG值為0.3929,接近在SARS-CoV-2基因組中觀察到的CpG值的最低點。這說明,SARS-CoV-2、BatCoV-RaTG13和穿山甲可能有一個共同的低ICpG祖先,或者已經進化出低CpG值。

基於這些證據,研究人員提出了這樣一種假設:犬科動物吃了蝙蝠肉使其腸道受到感染;病毒在其腸道內快速進化,導致CpG值下降,而犬科動物舔舐肛部的習慣讓病毒從消化系統傳播到了呼吸系統;減少的病毒基因組CpG造成了病毒的免疫逃逸,並逐步導致了今天大流行的局面。

“流浪狗中間宿主”論遭劍橋專家質疑

由於

沒有直接證據,這項研究受到了一些專家的質疑。劍橋大學獸醫醫學專家James Wood說:“我很難理解作者是如何從這項研究中得出結論,或做出大量假設的,更別說導致COVID-19的病毒可能是通過狗進化而來的。”

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首席獸醫Caroline Allen表示:“重要的是要注意,這只是一個理論。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狗是這種病毒的起源,也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在人間傳播的疾病COVID-19的傳播中發揮了作用。最重要的是,人們不要放棄它們,更不要因為一些理論論文,對寵物或流浪狗造成傷害。”

另外,4月8日,《Science》上的一項與動物感染有關的研究提出,貓和雪貂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而狗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較小。

總之,這項新研究為我們追溯SARS-CoV-2的起源提供了一種參考,但必須明確地是,這只是一種假設,並沒有直接確鑿的證據證明流浪狗就是中間宿主。同時,即使最後找到了中間宿主,也不意味著我們就能夠責怪這些動物造成了這次全世界的“大流行”,因為,疫情大範圍蔓延的主要原因,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End

參考資料:

[1]Study points to evidence of stray dogs as possible origin of SARS-CoV-2 pandemic

[2]Extreme genomic CpG deficiency in SARS-CoV-2 and evasion of host antiviral defense

[3]Coronavirus: Stray dogs eating bat meat may have started pandemic, study says

[4]Susceptibility of ferrets, cats, dogs, and other domesticated animals to SARS–coronavirus 2

[5]最新研究:吃了蝙蝠的流浪狗,可能才是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的源頭!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確診病例數超38萬!美國科學家稱:不僅是打噴嚏,正常呼吸也可傳播新冠病毒

武漢疾控中心重查流感拭子:9例實為新冠樣本,1月初病毒已在社區傳播

哥廷根大學:美國僅發現1.6%的感染者,總數或已破千萬

美科學家稱紐約病例多源自歐洲,洛杉磯5%流感樣病例實患新冠,疫情拐點週日到來

很多人在疫情中懷孕了,還有 4,800 萬不孕夫婦求醫路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