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觀察│華夏幸福:異地複製見效 雙輪驅動營收破千億

2019年,華夏幸福完成了兩個“首次”:營收首次破千億,首次明確產業新城及相關業務、商業地產及相關業務的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從營收層面看,該公司異地複製戰略成效漸顯,環京以外區域營收佔比大幅提高;從產業新城業務層面看,年內該公司旗下產業新城在招商引資方面持續發力,累計實現近2000億元的投資額,其中“蘇浙皖鄭武”五大都市圈投資額佔比超七成;從商業地產業務層面看,該公司年內在北京及武漢新落位兩個商業地產項目,並實現了首個“輕資產”項目的落地。

時至2020年,華夏幸福又為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4月26日舉行的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表示,經董事會與經營層一致決定,該公司今年的戰略定位是成為“中國領先的核心都市圈不動產投資開發及運營管理平臺”。

在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表示,今年的戰略定位是成為“中國領先的核心都市圈不動產投資開發及運營管理平臺”。

66座產業新城已整體實現回款

年報顯示,2019年,華夏幸福實現營業收入總額約1052.1億元,同比增長約25.55%,其中主營業務收入約為1046.97億元;毛利潤約為225.46億元,同比增長約26.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46.12億元,同比增長約24.40%。

縱觀2015至2018年,華夏幸福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83億元、538億元、596億元及838億元,在2019年更是首次突破“千億大關”;近五年來的淨利潤分別約為48億元、65億元、88億元、117億元及146億元。近5年來,前述兩項指標的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約29%和32%。

華夏幸福的主營業務,涵蓋產業新城及商業地產兩大板塊。隨著該公司產業新城業務異地複製戰略的推進,環京以外區域對其收入的貢獻明顯增長。

2019年,該公司在環京區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579.79億元,同比增長約0.49%,與2018年基本持平;在環京以外區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467.19億元,同比增長約81.74%,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由2018年的30.82%提升至44.62%,增幅達到13.8個百分點。

華夏幸福推行異地複製戰略已接近3年。在4月26日舉行的2019年業績會上,華夏幸福董事會秘書林成紅表示,截至2019年末,該公司已啟動79座產業新城,其中72座已有產業項目簽約落地,66座已整體實現回款,22座已進入成熟期,即實現了淨現金流轉正。

“目前,無論是從產業新城簽約、產業招商引資情況,還是從孔雀城的銷售情況來看,除京津冀都市圈為公司的主產區以外,長三角都市圈已經成為公司業績新的大本營。”林成紅介紹說。

據年報數據,2019年,華夏幸福實現招商簽約投資金額約1956億元。其中,包含江蘇、浙江、安徽、鄭州、武漢在內的五大都市圈實現簽約投資額1417億元,佔總投資規模的比重超過70%。在簽約入駐產業新城的企業中,不乏電子、科技、航天、餐飲等多個行業的龍頭企業。

實現收入增長的同時,華夏幸福也在控制成本方面不斷髮力。2019年,該公司的營業成本約為592.53億元,同比增長約21.12%,增幅較2018年收窄了36.75個百分點;整體毛利率達到約43.7%,同比增加2.1個百分點。其中,產業新城業務、房地產開發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68%及33%,處於行業較高水平。

環鄭州區域成新銷售增長極

與營收相對應,華夏幸福的銷售金額也在2019年實現了環京以外區域的份額增長。

年內,華夏幸福實現銷售額1431.7億元。其中,產業新城業務園區結算收入額約為368.4億元,同比增長約19%;園區配套住宅業務簽約銷售額約為1029.4億元,回款率同比增加約24%;其他業務(物業、酒店)銷售額約為34億元。

住宅業務方面,該公司在環京區域的簽約銷售額約為506.54億元,環京以外區域的簽約銷售額約為522.81億元,約佔住宅銷售總額的50.79%,同比提升7.1個百分點;環京以外區域的銷售面積比重由2018年同期的54.15%提升至2019年的63.68%。

年內,該公司旗下住宅品牌孔雀城在武漢雙柳及問津、鄭州武陟、浙江南潯以及安徽舒城等12座城市實現了超過40%的市場佔有率。繼環南京和環杭州區域之後,環鄭州區域成為該公司異地複製新的銷售業績增長極。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房地產行業的工程進度、推盤節奏、拿地計劃均受到一定影響。根據華夏幸福公佈的數據,其房地產銷售額在今年一季度出現了同比下跌。

對於一季度銷售額下降的原因,華夏幸福董事、聯席總裁孟驚表示,其一,年初疫情發生以來,該公司響應號召,全面關停售樓處並取消一系列線下銷售活動。因環京防疫形勢較為嚴峻,且該公司在環京佈局較多,所以公司業務在三月底到四月初才基本實現恢復,從時間上看相對較晚。

其二,因推行產業新城這一業務模式,孔雀城聚焦於從產業新城內部取地,而非像典型房企一樣儲備3年或更長時間,在土儲結構上與典型房企並不相同。從數據上看,每年三四季度才是孔雀城銷售的“大頭”,一季度、二季度的銷售佔比在40%左右。

針對後續經營計劃,孟驚表示,華夏幸福已從三個方面著手應對疫情對銷售產生的影響。在佈局方面,該公司將夯實核心都市圈的佈局,在一二季度儲備充足土地;在銷售方面,公司繼續將傳統銷售與線上銷售相結合,使線上銷售常態化,並逐步成為郊區項目銷售的重要方法;在政策層面,隨著全國各地企業扶持、人才引入等政策的出臺,房地產市場,特別是環京市場將逐步回暖,公司也將藉此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據瞭解,華夏幸福已通過線上銷售形式鎖定70億元的房源,在4、5月會陸續轉化為簽約銷售金額。

商業地產主抓“好”字,現金流增長

“未來,華夏幸福在商業地產領域往前走的時候,我們的策略很簡單,就是強調一個字——好,一定要把 ‘好’這個字發揮到淋漓盡致。”華夏幸福聯席董事長、首席執行官(CEO)暨總裁吳向東表示。

華夏幸福聯席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暨總裁吳向東表示,抓住商業地產機遇的關鍵就是把握一個“好”字。

在他看來,目前,商業地產在國內重要城市有供過於求的現象,但高品質的項目仍顯發力不足,這是問題所在,也是機遇所在。而抓住機遇的關鍵就是把握一個“好”字,具體可拆分為好城市、好地段、好條件、好產品、好服務、好回報。

和產業新城項目相似的是,商業地產項目前期投入資金量大,資金回籠週期長,對企業的現金流狀況提出了很大的考驗。2019年,華夏幸福旗下商業地產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3086.93萬元,而對應的營業總成本則達到約3.03億元,可見前期投入成本之巨。

華夏幸福的現金流也是業績會上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之一。會上,華夏幸福副總裁、財務總監吳中兵在回答提問時指出,因2019年經營性回款提升且保持了暢通的融資渠道,該公司在年內階段性地、主動地增加了一部分槓桿,加大了產業新城的建設和產業發展方面的投入。

按照業務劃分,華夏幸福旗下住宅板塊在2019年的建設支出增加約24%,拿地支出增加約61%;產業新城板塊的土地整體支出增加約50%,城市建設支出增加約107%,產業發展支出增加約44%。但從長期來看,為後續業績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助於公司長期發展。

吳中兵進一步指出,產業新城商業模式的特點決定了該公司上半年的回款佔比相對較低,下半年的回款佔比相對較高。2019年四季度,該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為77億元,已經轉正;進入2020年,儘管疊加疫情影響,該公司現金流仍實現了同比增長。

截至目前,華夏幸福旗下商業地產項目分別位於北京、深圳、武漢、東莞。其中,武漢長江中心、北京麗澤為2019年新增項目,前者為增量項目,後者為存量項目,也是該公司“輕資產”業務模式的首個落地項目。此外,位於深圳及東莞的8個商業地產項目均為城市更新項目。

“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我們會陸續把工作重心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移。”吳向東表示,“當然從目前來看,我們還會更多地關注增量市場,因為總的來講,從地價到項目全部建造完成,增量市場的成本相對較低,回報更容易得到保障。”

新京報記者 趙昱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