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來鞋往中,享受美好人生

人潮擁擠的現世,一些美好的東西總不能擠進人們的生活,於是就在回憶中找愜意,《哦 鞋子》是我的一篇舊文,過去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不缺少快樂和幸福,鞋子之於我就是這樣的感覺。

哦 鞋子

文/王桂芹

一朋友發給我這樣一條短信:在經意和不經意的日子裡,我常懷感恩之心做人,常懷責任之心做事,常懷情誼之心做友。我覺得這個短信很好,不怨天不尤人,把所有的經歷都看成老天的恩賜,平凡而快樂地生活著,感謝生活所給予的一切。不管是甜蜜的回憶,還是艱難的行路。 —— 題記

總有一些美好值得嚮往

車在起伏的山巒中穿行,天空湛藍湛藍的,心如山泉般清澈明淨。躲開都市的喧囂,走回山鄉的恬適,就有了一種歸屬感。家鄉還是最給你踏實和愜意的地方。

油漆路面基本上從縣城鋪到了村莊,車拐進村子後,並不見塵土飛揚,也不見石塊散落,卻是一條整潔的水泥路沿伸到家門口。這是近幾年回家的感受,省級公路修到村裡已十幾年了,但水泥路卻是村村通工程的真實展現。

穿了高跟鞋的我不用小心翼翼,便直奔院裡,急急走向含笑迎出門來的母親。

從讀大學到分配到城裡工作,我已離開家鄉二十幾年了,每次回家總能見到家鄉的一些變化。

回到家鄉不免就想起小時候的一些事情。

小時候,不比現在的豐富。吃的就是土裡刨食所得,身上穿的、腳下蹬的都是母親一針一線縫出來的。那種千層底的布鞋在文學作品裡是遊子心裡的一種暖暖的感覺,因為它融進了母親的辛勞和慈愛,是鄉愁是漂泊在外的人貼心的感受。

可一遇雨雪天氣,這種鞋子給人的感受就很不爽,潮溼之苦從腳開始慢慢擴散到全身,沒親身經歷過是很難體會的。那時每個人只有一雙鞋,雨天裡,村裡佈滿泥濘,於是從鞋底到鞋幫便會洇溼得透透的,可又沒有鞋替換,就只能讓體溫將其慢慢溻幹。雨天雖然會因此鬧肚子,或得胃痛病,但還能接受,畢竟氣溫還較高。若雪天把鞋弄溼了,那可要遭殃了,在溼漉中挨凍那真比貓咬還要難受,到了晚上趕緊把鞋放在灶堂裡烘烤,有時不小心還會弄個洞。

記得小時候,到過年時,三舅媽有時會為我做雙花鞋,鞋幫上繡一枝梅花或一隻蝴蝶,春節時,基本正趕上冬春交替,北方的天還是很冷,但我還是義無反顧地穿上了三舅媽做的新單鞋。想美就不怕挨凍。在那時腳凍壞基本是每個人的經歷,我當然也逃不出這一宿命。

打小因為家裡窮,對穿戴也想在意,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嘛!但條件不允許,也就從不與人攀比。記得有一年冬天,媽用賣雞蛋的錢給我做了件新面的花棉襖,但若露面穿一冬,過年時就該舊了,也髒了,為了過年能穿新衣服,媽把哥哥穿小的一件對襟中式男孩的衣服給我套在了外面,我就穿著去了學校,同學都叫我“小老頭”,因為那衣服不但樣式老氣,還很破舊。但為了過年有新衣服,我就堅持穿了一個冬天。沒條件又想美,就只有忍受暫時的寒酸了。

衣服不好看,其實也沒啥,只是雨天溼鞋可就有些難以承受。一次大雨過後,我中午放學回家脫下溼漉漉的鞋,腳已泡得發白,第一次我掉著淚向媽媽要一雙黃膠鞋,因為那時有雨鞋的人家該算貴族,有雙膠鞋便是普通家庭孩子的美好企盼了。也是第一次,一向剛強的母親落淚了,因為窮她沒有辦法滿足她疼愛的女兒這個“奢侈”的願望。

鞋沒買成,有一段時間,我的心特痛,不是因為要求沒達到,而是覺得自己苦,母親也很苦。

之後,我基本上沒在穿著上動過心思,包括本該是給我買的衣料,媽萬不得已地送給了別人。

一直一直就是想學習的事了,不再惦記新衣服,就想學習好,當時也許是想拿學習成績掙點自信吧。

後來父親在1978年被平反,恢復了原職,哥哥們也都陸續成家立業,四哥中專畢業分配了工作,家裡條件慢慢好轉起了。

但是沒有記憶,自己哪天開始注重打扮了,好像是初三時,爸爸給我錢買了一條喇叭褲,老師還說我這衣服很時髦啊!之後有了一條拉毛的大圍巾,後來有了成衣。

高中時,又有了第一雙皮鞋,好像是豬皮的。四哥告訴我打完鞋油再塗上點醋會發亮,於是他有工夫的時候,晚上會幫我打鞋油並在鞋上抹些醋。四哥只大我三歲,那時也剛穿上皮鞋,還是單位發的,因為他進了一家穿制服的單位。我們都很珍惜自己的第一雙皮鞋,打完油、抹了醋就並排擺在一起晾著。有時還會在晚上睡前趴在炕上欣賞自己的皮鞋若干時候,然後甜美入睡。

後來上了大學,窮日子過慣了,一切都很節儉,吃得簡單,穿得便宜,人家買了好衣服偶爾也找個機會試穿一下,但自己總捨不得買。牛仔褲、旅遊鞋是我大學時的主打服飾,那時也不懂得什麼牌子不牌子,便宜又好看就買。由於買的旅遊鞋都很便宜,質量當然很次(基本都是革面的),腳自然就臭。

有了窮的經歷,爸爸一直很節儉,到他去世,應該說,我給他買的旅遊鞋便是他最貴的鞋了,而且對兩雙價格過百的旅遊鞋相當珍惜,每次穿完後他都把鞋弄乾淨放進鞋盒,到他去世其中的一雙旅遊鞋還像新的。

母親到如今也沒有幾雙純皮的鞋子,而且總撿便宜的東西買。雖然現在的人平時也想穿什麼就穿什麼,但人們還是會在春節時給自己添置些穿戴,買雙皮鞋那是相當自然的事。2009年春節前我也去給媽媽買了雙皮鞋,媽媽已經七十多歲了,問她是選擇舒服的旅遊鞋還是美觀的皮鞋時,她還是選擇了後者,看來追求美好又高質量的生活還真是大夥兒共同的追求。

工作了,有了工資,自己的鞋櫃中不斷添置著各種各樣的鞋子,豬皮、羊皮、牛皮,品種不再單一,也不斷有鞋子被淘汰,如今花千八百的買一雙鞋已不再心疼肝疼的了。

鞋子在方頭、圓頭、尖頭間輪換著。近幾年,又有各式靴子吸引著眼球,我也會毫不猶豫地把不同樣式靴子買回家。年前搞衛生碼拉一下鞋櫥,好傢伙,幾十雙鞋靜靜地等待著我的“寵幸”,心中就充滿了陽光,好的生活,從足下開始吧。

好的生活,從足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