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字德操,河南人,精通兵法、奇門遁甲。生年不詳,死於208年。他清新脫俗、學識淵博,有知人識人、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尊敬。

交好友

龐統聽說司馬徽住在潁川,就去拜訪他。見到司馬徽的時候,他正在採摘桑葉,於是龐統對他說:大丈夫不是應該建功立業,使身份尊貴顯赫,有巨大的才能,卻去做採桑養蠶的小事,這不是一種浪費麼。哪知司馬徽說: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卻不知道可能迷路。從前伯寧耕種,也不不羨慕榮耀。原憲寧願住在茅草屋,也不住大宅子。想要與眾不同,並非只是錢財等身外之物。所以才有伯夷、叔齊長嘆的由來。雖然呂不韋有高官厚祿,齊景公有富餘,這些人也是被後人所不稱到的。龐統說,我出身卑微,很少見識大道理,如果不重擊銅鐘,怎能聽到它洪亮的聲音呢。司馬徽和龐統相談甚歡,不分白天黑夜。慢慢的,司馬徽對龐統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並稱他為南方名仕之首,漸漸地人們知道了龐統的 大名。

居襄陽

198年,劉表開辦新學,廣招天下名仕。司馬徽客居襄陽。司馬徽博學多識,精通奇門遁甲和軍事和漢末宋忠。司馬徽知道劉表心胸狹隘,一定會謀害賢人,所以一直不談實事。有人對劉表說:司馬徽是奇人異士,但沒有遇上明主,所以一直客居襄陽城。知道這件事後,劉表親自上門拜訪司馬徽,並和他談論國家大事,回來後對下面人說:司馬徽只是個小書生,並沒有什麼本事,和普通人一樣。

劉表

薦俊傑

司馬徽和荊州龐統、徐庶都有交往,關係很好。司馬徽認龐德公為兄長,被龐德公稱之為“水鏡。”漢末名仕大多追名逐利,各為其主。其中諸葛亮和龐統卻選擇隱居,等待時機,不輕易投靠他人。後來,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依附劉表的劉備前去拜會司馬徽,並和司馬徽討論時事。司馬徽對劉備說:一般讀書人和見識短淺的人怎麼能認清當前的形式,只有能審時度勢的,才能稱之為英雄豪傑。劉備問:誰可以稱得上人才?司馬徽說:諸葛亮、龐統。知名人士徐庶也向劉備推薦過諸葛亮和龐統。最後,劉備如願以償,得到了諸葛亮和龐統。

劉備

諸葛亮

龐統

208年,曹操南征,劉表的兒子劉琮投降,司馬徽也被曹操所得。本來曹操想重用他,可惜不久他就病死了。

曹操

從司馬徽的例子當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個結論:

1、大智慧藏在小事當中,把小事也要做好不容易。

2、找東家需要仔細考量,不盲目追求錢財。

3、推薦兄弟去單位,需要考量實際需要,是否能勝任。

4、是金子總會發光,相信自己有出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