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 |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導語:“處暑無三日,新涼值萬金。”微涼的秋風漸起,轉眼又是一年秋。處暑的來臨,為夏天畫上一道休止符,也拉開了秋日的序幕。此刻的你,是否做好入秋的準備了呢?

夏天再見,秋天你好

俗話說,“處暑過,暑氣止”。處暑來了,暑氣散了,天上那些雲彩也就逐漸疏淡了。為什麼說“秋高氣爽”?因為秋日的天空顯得格外高遠、遼闊,人呼吸的空氣也彷彿乾爽、明快了許多。

你看天上,不再像夏天的時候有大朵大朵成塊的濃雲,更多的時候,雲彩像薄薄的棉絮片一樣,被秋風撕成一絲一縷的。所以民間說“七月八月看巧雲”,巧雲的樣子就是這樣輕盈靈巧的。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暑氣消散,涼風吹拂,一池秋水,半是荷花半是蓮子。寫得多生動,這就是白居易寫的《早秋曲江感懷》,是中國古人循時而動寫出來的詩篇。

這個時節,學生們也要重返校園了。今年,大家度過了一個超長假期,還能適應學校的節奏嗎?不妨趁這個秋高氣爽的好時節,跟隨天地收斂心神,準備開始新階段的求學之路吧。

處暑天地

一候|鷹乃祭鳥

秋氣肅殺,鷹感覺到殺氣了,磨利了爪子,眼睛明亮,開始大肆捕獵鳥類。但是它在吃獵物之前,一定要像祭祀那樣把食物陳列開來,所以稱為“祭鳥”。

二候|天地始肅

天地間萬物由盛夏的蔥蘢蓬勃開始走向凋零,逐漸有了肅殺之氣。秋意漸濃,天地肅殺。在這個時候,人也應該順應自然,開始收斂了。

三候|禾乃登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處暑時節,莊稼成熟,糧食豐收,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打稻子。

人間處暑

七月半,拜祖先

中國人講究“慎終追遠

”,許多節日、節氣都離不開祭祀。中元節更是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

舊時候民間從七月初一開始,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所以“七月半”在中國民間也叫“鬼節”,有很多人家會在中元節的夜晚燒紙。這種濃重的祭祀氛圍會持續一個月,所以很多地方要搭建一些祭壇、祭棚。

放荷燈,人間暖

七月還有放河燈的習俗。河燈也叫“荷花燈”,就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者蠟燭,上面做成荷花或其他樣子,然後在中元節的時候,亮亮堂堂的,放在江河湖海中,讓它隨波漂流。

過去放河燈有一個迷信說法,說是為了普度那些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人間給的這一點明亮、溫暖、牽掛、指引,代表著一份善意,也寄託著人們對逝者的哀思。

開漁節,迎豐收

此時海域裡面的水溫還是偏高的,沒有完全冷下去,魚群還沒遊走,仍停留在這片海域裡。特別是經歷夏季之後,魚蝦貝類發育都很成熟、飽滿。這個時候人們是可以享受到很多海鮮的,這時候是一個大大的開漁節。

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這個時節,天氣正好在由熱轉涼之際,自然界蓬勃飽滿的陽氣,逐漸轉向收斂了。大家總說吃鴨子是涼血的,而做鴨子的方法五花八門。

在北京,無論請外國的朋友,還是請遠方的親戚,總要吃頓烤鴨吧?如果在南京,就會吃鹽水鴨、老鴨煲。各地都有自己做鴨子的辦法,而在秋天這個時候無疑都是最合適的。所以俗話裡有這麼一說:“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人說“秋高氣爽”,可有的時候也會說“春困秋乏”,就在這個天氣由熱轉涼的時候,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處暑是個節點,調和心神,脫離夏日的燥熱,靜心走進豐收的秋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