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一定要有底氣

VX公眾號:我的人生思考


人一想的太多了,就會健忘。腦袋裡面裝滿了東西,就會變的腐朽,不會有的新的東西進來,舊的東西還出不去,就在那使勁的填,早晚要累死自己!


我之前幾年內,有過三次這樣的感覺:

那是一個難以入眠的夜晚,我集中意志力和一股力量在作鬥爭!那股力量難以形容,只知道它的目的就是要摧毀我,讓我崩潰,神經錯亂,讓我發瘋發狂,我感到已經到了臨界點了,但我仍在用清醒的意志力來澆灌其韌性,只要我一放鬆或者我一入睡,我相信我立馬會狂叫一聲,隨即發瘋。

很慶幸我熬了過去,但是那股力量仍舊沒有離開我的身體!

我一次問一次自己到底是為什麼?是讀書讀多了嗎?顯然不正確!

我想,應該是想多了!

胡思亂想,導致了這樣的結果,結果之後,便形成了種種行為上的錯誤,比如健忘等等。

我感到每天都有學不完的東西,我每天都沒有感到滿足,不管我看了多少書,做了多少事,就是感不到滿足,沒有充實感,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過。我曾經一度不解,我看到周圍的人用大量的時間來陪女朋友、來玩電子遊戲、來睡覺、來聊天、來做僅出力的工作等等,他們怎麼起來活的那麼開心啊?我要是像他們那樣,我不得死去啊!可是結果卻是,他們看起來並沒有損失什麼,而我卻一天天的憔悴,一天天的憂慮,一天天的沉重!

所以我就覺得,我身體裡的東西太多了!

新的不斷進來,舊的又出不去,這早晚會成病啊,或許已經成病了!

好學本來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太過了,也不好啊。所謂太鋼易折啊!

有時候覺得傻乎乎的很幸福,但是一閃而過,我有什麼資格說這句話呢?

還沒有歷盡萬千,彷彿已經老去;自己給自己種種磨難,這是否是一件好事呢?

客觀的規律是,現實的生活會給你萬千的磨難。

我卻自己現在心裡給自己一個完美的演繹,讓我的心目前已經承受不堪!

這一定不是一件好事!



今天要談談自信的問題。

我覺得非談不可,這太重要了。

是一關,如果這一關年輕人過不了,那麼將會直接導致運的毀壞。

我有一次清晨忽然想到小時候的一些場景,小時候太調皮不聽話被媽媽打屁股,不敢還手,要麼躲起來,要麼跑,要麼想其他雕蟲小技。小時候孩子不聽話,父母打孩子,孩子除了躲避就是阻擋,沒有一個敢還手的。到了十幾歲,有些敢還手的孩子,以後的人生路很糟糕。

現在媽媽年紀大了,性格越來越慈祥,身體越來越不好了。此時為人兒女的突然有一股心酸,想到的不是小時候被父母打的場景,出現的都是小時候在危急時刻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這就是人性。

但我也突然有想,如果當時能像現在這樣的心理,理直氣壯的站起來和父母講理,或許不會捱打;如果能有一股正氣在心中,知道自己的對錯,那麼真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小孩。

小時候和小夥伴同學一起經歷的一些事情,回想起來,幾個詞語:懦弱、後悔、膽怯。

如果能有現在的眼光對待小時候的事情,我相信那個時代我就是他們的首領!領導他們,歸附於心。

不知道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研究,這樣臨床下結果是成為造福社會的大人還是成為殺人犯的小人呢?

但是從我現在的眼光看小時候,真希望能有現在的底氣和行為。







那麼在推及一下,用40歲時候的心態,眼光來看待這時候的我們呢?

我想到一個字,叫:膽;

我想到一個詞語,叫:膽量;

我想到一句話:天大地大不如膽子大!

為什麼會突然想到這句話呢?

因為我覺得這句話很重要,如果用現在的心靈穿越十幾年前,擁有小時候的身體,那麼一切的行為方式和事態結果的因,就是膽量!

膽量,決定你的行為方式。膽量可不是像一頭野牛那樣就知道衝,因為結果會是成為盤中餐,膽量,是一種智慧和勇氣的結合。

我想,如果讓每一個人回到他的小時候,他都會成為那一群人中的佼佼者吧?但是事實是,一生都不會成為佼佼者,因為一聲都在跟著感覺走。

推及之,如果讓我們四十歲以後心態來回到我們20歲時的身體和環境,那麼我相信每一位人也應當是現在人群中的焦點吧?

這時候你或許會說:小時候怎麼會知道長大的事情呢?就像你現在怎麼可能擁有20年之後的境界呢?

可能真不會。

但是人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一個成熟期和創造期!

它就像一個函數曲線,而非單一的曲線。這個曲線表明:人在青年時期,是膽量最大的時候。,是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是心靈最活躍的時候,是最富有創造力的時候。

這時候缺的就是中老年時期境界中的那一層老成穩重;就像小時候是好奇心最強的時候,缺的就是膽量和知識。

所以,20-30歲的時期,我認為是最應該改變的時刻,怎麼改變,就是上面講的那樣。

膽量有多重要?我無法形容,但是我知道,他可以讓人老了不會對著夕陽嘆氣後悔。










我又發現:

就像古聖賢說出一句話一篇文章一樣,讀的話很簡單就過去了,但是要真正理解,那還真是不簡單!

就像這句話:要有膽量。

讀起來不過2秒鐘。寫起來不過5秒鐘,背誦也不過幾秒鐘,記住那更是容易!可是真正理解呢?我不知道誰可以做到。至少我好多年都做不到!真的做不到!因為世俗的一切就會讓你有那種:自迷、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感覺,讓你當時當刻的心理所做出的行為就是日後讓你後悔不盡人意的方式。

所以,要出世,很重要啊!

你看那些精神病患者,天不怕地不怕,你要學學他們!

學他們的精神病,嗎?

不是,學他們某一方面單獨分開客觀分析的行為心理而已!就像一個枯樹,中間卻又一顆稚嫩的新鮮的枝葉一樣,這是大自然造就的人性,不能混為一談。

膽量怎麼來呢?

需要知識+經驗+底氣。

底氣就是自信,知識通過看書學習,經驗通過之前的和現在嗎,每時每刻小大事情感悟,底氣,就是自信!











這就引出了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一句話。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這句話值得我用一下午的時間來思考!


上午吃早飯的時候,我就在反覆研讀這句話:

我在想孔子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場景下才說出這句話來的呢?他為什麼要說出這句話呢?是誰給誰聽呢?是在自言自語嗎?

他所這句話的目的是什麼呢?

你看古時候凡是重要的東西,都‘重’,比如鼎,比如玉璽,比如棺材,比如墓碑...

考證已經不可能了。這句話真正的目的,已經隨著孔子長埋地下了,留給後人的,只能是猜測,還要打著最客觀最符合本意的口號去猜測。

為什麼文化能夠經久不衰?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後人用無窮的智慧來猜測,來豐富,來自圓其說,並把一切好的結果都賦予初因。

所以好多人說這個不要看,那個不要看,都不是孔子的本意。

我卻認為,孔子的本意,誰能說得清,孔子的本意,可能還不如當今社會你的導師一句話來的受用。當然,這是不敬話。

但我的意思是:世道不一樣。

每一個解釋,只要不是有惡因存在其中,那麼就是有價值的。他一定是當時的解釋者根據他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知識閱歷以及思想感悟總結出來的最符合自己的一種道理。這種猜測一點也沒錯,可能還會產生很大的效果。

但是這種猜測,如果把其標榜為古人的本意,歸結於古人的功勞,那就錯了,因為這是一種很不好的初因。這種因,就會造成後代思想家們的地址,因為這樣下去,人就會感到迷茫,這樣說不負責任,導致了其他思想家不得不出來糾正,並把自己認為的比他好的更符合古人本意的解釋提出來,一直無休止的到千世萬世,有何用?只會讓後人愈加迷茫不知所措。因為幾百年來,同等思想同等境界的思想家們,解釋的立場觀點都不一樣,這就讓人感到迷惑,不好。

所以為什麼好多事情無法解決,大到社會、小到團體動亂不安呢就是因為沒有守住規矩和規律嘛,沒有屬於團體的一個衡量標準,不麻煩才怪呢。一個小因錯了,那結果將會是致命的。

所以,我一直認為,在思想的大海里,樹立起屬於自己的旗幟,也就是衡量標準,才不會在思想之洋中溺水。

那就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對自己有幫助的解釋。

可能這個解釋在別人看來不屑一顧,可能這個解釋僅僅是一位不怎麼成名的長者提出來的,但是這都無妨,因為只有成就了自己,以後你才能度其他人。

但這樣的一生都只是用於你自己,如果用來綁架他人,那就是道德綁架,就是道德綁架,沒有其他。更不敢說是古人本意了。古人本意是古人當時的歷史環境、個人環境總結出來的經驗,它在思想上有給養,其他方面不然。

所以,我在想:孔子說君子不重就不威,學就不固。

可是他只是說出了結果,並沒有告訴我們怎麼才能重呢?有什麼具體有效的方法呢?

哈哈,這就舊事重提了!






VX公眾號:我的人生思考





我一個朋友有一次聊天中就說到:

不要看太多古人的東西了,你看看沒他們教會你的都是那些空虛的道理,一個都沒有交給你具體怎樣去做的方法。我們這個社會缺的是方法,不是道理。大道理我都懂,不比任何人少。

我回答道:

就在前幾天我也想過這個問題,有過這個疑問,但是答案卻和你相反。我反而認為古人的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原因就在於此,之所以有價值就是因為他們告訴你的都是大道理,是實踐加上眾多經驗提煉出來的結晶,你看起來很平凡,吃起來沒有味道,但是你卻真有一顆強大的胃消化它,那營養不可限量。

你看現在的那些書籍,無不是再告訴你怎麼樣用什麼方法去做,才能怎麼樣?比如怎麼樣可以快速識人?做到這幾條就可以找到女朋友?這樣做你就會成功?等等等等。這寫東西有價值嗎?有,這些東西就像人參牡蠣這些補品像飲料烈酒,一時可能會有很大的效果,而且還很美味,很可口,但是,他不如家常便飯,他不如白開水。如果你一日三餐吃這些東西,身體就會走向滅亡!很淺顯的道理,但是好多人不知道。具體的方法,如果古人說了,那麼哪本書就沒有價值,因為過不了多久,就會因地制宜,世界萬事萬物變得太快了啊,環境的變化、自然的變化、人類社會中種種的變化真是可以叫做變幻莫測。以前我們都說天有不測風雲,現在才知道,人道,更是如雲。

所以,就像我現在寫的日記一樣,都是具體方法,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寫給我自己的啊,對他人可能也有價值,但是如果用其他衡量標準,那就是廢紙。

推而言之,以後我們學習的過程中,那些交給你具體方法的東西千萬不可帶進思想裡面去,只把它轉換成行動就好了,不然就會有危險。

何必去尋求方法呢?

自己用經驗知識和膽量去嘗試,那才是你自己的東西,才叫消化,不然,給你方法,也是照葫蘆畫罷了,這個人,總體衡量,就沒有價值。

但是又怎能不尋求方法呢?

世上多的是普通人,少的是領悟人。沒有方法,那就是讓老虎去管理螞蟻大軍,不亂才怪呢。

我覺得人力資源部門,如果在招聘或者在考核員工的時候,如果能用這樣的標準作為選擇、提拔、考核人員,那所能貢獻的價值和擇優劣汰的幾率,才是經濟效益啊。不比現在一大堆細緻化機械化的績效考核有價值嗎?

所以說呢,經典之所以有價值,就是把道路,正確的大道給你指出來,至於如何去做,用什麼方式,那就因人而異了,那就看自己的行為造化和內心活動了。

所以,武藝爺爺這位我很敬佩的老先生就說:

人生的目的就是聽過學習經典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道),明確一種經驗規律(德),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親愛關係(人),然後選擇一種最佳行為方式去做(義),遵守一定的社會行為規範(禮),再通過學習擁有智慧(智)和誠信(信),尋求幸福快樂,了此一生,壽終正寢。

這就是人生啊。









在看到那句話時,我查看了好多解釋。真是精彩絕倫,每一家都是很有道理,讓我敬仰。有用佛來解釋的,用道解釋,用儒解釋,用外國思維解釋,用自身經驗解釋,用科學解釋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如果誰要說這就是本意,那就不對了。本意也不一定具有普適性,甚至可能在如今沒有個體性呢,也說不準。

我今天就想討論,怎樣才能讓我‘重’!其他的不想,我也沒有資格沒有那種學問,大談大道理之經典,那是聖賢的事情,我只想服務下面,不想做上面的。

孔子後面還有一句話叫: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後者的解釋就更多了。尤其是“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真是眾說紛紜,更有邏輯。有的說這就是對怎樣‘重’做出的具體方式解答;有的說不是,這是又一個道理,等等。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覺得就這幾句話對於怎樣做到‘重’,是顯然不夠的。

有一種解釋是:

有錯就改,關注因果親近賢人之類,很有道理;

有一種解釋說:

有錯就改,做到忠信,要謙虛,三人行必有師,都值得學習,有道理!

等等等等解釋,我覺得真的很有道理,都是教人向善,讓人端正自己成就自己的好道理。尤其是佛教在這上面解釋更深,直接在七夕起心動念覺因果的心上面下功夫,在根源上講道理,更是妙。

但是,解釋仍舊是道理,有的是比原者更深奧的大道理。

如果寫成文章。一本書估計差不多講得完,也僅僅是當世而已。

所以,我就要躲避這些,因為這是無底洞啊,不敢!

我就講,我自己怎樣做到‘重’,來認識自己,改正自己就好。

以下是我講的方法,適用於我自己,不知道能否適用於其他人。

但是在這方法之上又是一層方法,適用於其他人:

就是講大道理結合自己的人生軌跡,前後經驗以及當下心態處境,社會環境,時代背景,來認識一下自己,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自己有哪一種最大的迷茫,那此時最大的迷茫就是最適合你的用這句話來作為道理想出具體方法改變的方式。聽起來拗口,其實就是解決自己看到這句話時候自己當下生活中迷茫覺得要改變的問題。







對於我,我覺得就是膽量和底氣。

這是兩種不同的又相輔相成的性格。

曾子說‘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可以說是對孔子思想的解釋,以及對人的期望。

我昨晚躺在床上忽然有個念頭:

為什麼美國的一些電影在建國至今,在中國乃至亞洲這麼受歡迎?

看看那些好萊塢大片,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剛中帶柔”!

我們常說“男人鍾愛女人柔中帶剛,女人青睞男人剛中帶柔”!

那些電影裡面的主人公,就是滿足了東方人種幾千年來的英雄主義的期望。那些英雄存在於我們的歷史和小說中,如今存在於電影裡:他們不僅擁有健碩的身軀,智慧的大腦,衝冠一怒為紅顏,敢於和全世界搏鬥,在心愛的女人面前像撫摸小貓一樣溫柔,面對敵人,敢於與全世界為敵。

尤其對於我們亞洲人,男人心中充滿了對這種完美人格的嚮往,女人充滿了對這種理想異性的渴望。

但我們古老的傳統文化不是這樣,那些在我們的歷史中,僅僅是武將,呂布那樣的人才,總是比文官低一等。我們崇尚男性柔中帶剛,外圓內方,無欲則剛。是先要從內心修煉,我們的‘剛’不是那種2米的身高,發達的肌肉,而是陰性的,內在的‘剛’,無慾才叫剛,因為任何人只要有慾望,有喜好,那他在此物面前必定動搖。所以,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所謂“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

但是我們文化所崇尚的,卻變成了我們如今一代人躁動的。因為西方文化的湧入,那種急功近利的心理,‘速效’,看得見摸得著,更容易吸引人。

但是我也發現了,看了這麼多年電影,生活還是生活,電影仍是電影。可能我們的腦海中都有一個意淫場所,那裡生存著無數憧憬未來的小細菌,只要我們看到各種小說電影聽到各種奇聞異事,便大量的吸收這營養,來繁衍後代。








是時候回到現實了。真正臨大難不變節的還是內心的修煉。

這幾天和一個正在創業的朋友聊天,他曾經在校園也是當時的風雲人物,以至於創業這麼多年仍舊雄心不改。但是他最近說到:有時候我在面對不同的人的時候有一種內心不自信的感覺,尤其是那些有錢的投資人面前。

然後我便洋洋灑灑把上述一套說法說與他聽,我講了一句話:你若沒有底氣,誰也不敢投你!更別提合夥了。

人最怕的是什麼?

不是錢沒了,而是臨危之時,守門員腿軟了!這就完蛋了!

古語中‘威同義’,不重則不義。現在‘威’多形容外在表現,神情行為,剛正有力。總體來講,‘威’是講君子要效仿天,所謂天威中正;‘重’則是要效仿地,所謂地重載物。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但是雨露不滋無本草木,不重,就無威,那就不是一個完人,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

說到底,我還是忍不住要講方法,但是,是對我自己講的。

怎樣才能做到重呢?

我們知道,自古凡事在某一方面有所精進之術,必須要有非同一般的方法。比如文藝復興時的閹伶歌手,那個時期的水平是空前絕後的,雖然被視為違法甚至違背自然規律的手段。

但是我認為,要做到重,就該有異於常人,不同於平常的手段。

那就是‘閹心’,等同於‘心齋’!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說得真好。我覺得在這方面,佛學更深奧一點。

我認為舌貪味,胃厭之,二者為敵;耳貪聽,目貪色,身貪意,嗅貪香,皆與五臟為敵。這些東西,誠然是不可能完全革除的,但是,一定要學會掌控,掌控的過程就是痛苦,沒有快樂。

這個方法和熬鷹是一樣的道理,但是這個鷹就是你自己的內心!用自己的內心熬自己的內心!知道把它馴服,然後就是從心隨境轉的境界上升到境隨心轉的境界。

這裡就提到一個點,以後有感悟,會詳細的研究,目前僅僅是臨床階段。

不過有一個已經成功的經驗可以一試,那就是禁慾!

禁性慾!自古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在激浪中搏鬥,勢必艱難,但是價值之重,無與倫比。大有感同日月散光輝之勢。

這個方法已經試驗了幾千年,效果不言而喻。那種底氣不僅來自內心,等到每個人的內心已經無法抵抗的時候,這個底氣就會從身體中的精氣神出散發出來,作為它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這個底氣的存在,是因為肉體和靈魂結合才生成,不屬於任何一方。就像天地之外,還有人才。

越說越亂了,就先說到這吧。

這篇文章,中間隔了很長時間。9月28下午寫了一半,然後有兩天外出了,今天10月2號下午才回來續筆。所以,些許凌亂。

我發現我寫東西,不精練,一個意思需要很多話語來解釋,這可能是由於經驗和年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