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城口這些集體和個人在脫貧攻堅中榮獲重慶市先進

10月17日

是我國第六個扶貧日

也是第二十七個國際消除貧困日

同時,市人力社保局、市扶貧辦

公佈了

重慶市2019年度脫貧攻堅獎

表彰了50個先進集體和100個先進個人

城口有2個集體和3名個人光榮上榜

快來看看都有誰?

先進集體

城口縣北屏鄉月峰村村委會

月峰村位於重慶市城口縣北屏鄉西北面,海拔1100-1700米之間,全村轄區6個村民小組,共232戶936人,全村共有貧困戶86戶311人,已脫貧74戶272人,剩餘12戶39人將於2019年全部脫貧。

城口縣修齊鎮黨委政府

城口縣修齊鎮認真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堅持以脫貧攻堅、扶貧開發為統攬,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全鎮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先進個人

城口縣周溪鄉涼風村黨支部書記——伍 東

城口縣沿河鄉迎紅村第一書記——袁野

城口縣明通鎮黨委書記——易國剛

伍 東(奮進獎)

伍東,城口縣周溪鄉涼風村黨支部書記。2016年他放棄在外務工的穩定收入,積極返鄉創業,當選支部書記後,發揮“班長”作用,抓班子帶隊伍,重點落實好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帶領村民發展竹筍、中藥材等增收產業,帶動37戶153人脫貧增收。徹底告別了“照明靠油、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的艱苦歲月,徹底打破了“地種三大砣、上山挖中藥、出門下苦力”的生活規律。

袁野(創新獎)

“迎紅村面積27平方公里,共六個社,360戶農戶,人口1330人……”翻開袁野的扶貧日記,村情、社情、民情滿滿地記錄在10餘本記錄本上,一筆一畫無不浸潤著袁野同志幾年來在扶貧路上的心路歷程,也記載著袁野同志和迎紅村全體村民在追夢小康路上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迎紅——城口縣兩個市級深度貧困鄉中的深度貧困村。1998年前,這裡沒有一條公路,村民靠著棧道和滑索出行,村民到較近的鄉鎮趕集,來回一趟就是一整天,雨天溝壑漲水甚至無法出行。1998年,勤勞的迎紅村仍靠著肩挑背磨,歷時兩年,挖出了全村第一條泥土公路,可時至2018年仍有3個社與到沒奔小康路上的攔路虎。

“聽說交委要派駐村工作隊員到沿河去扶貧,沿河是我老家,我想回沿河為家鄉脫貧攻堅盡點力,希望領導考慮一下”,縣交通局局長夏貴金看著這位剛剛從嵐天鄉政府招錄進交委的年輕人,“沿河鄉迎紅村的交通條件很差,脫貧難度較大,你有沒有心理準備?”。“請領導放心,完不成任務我絕不回來!”袁野毫不猶豫地立下了軍令狀。

易國剛(奉獻獎)

易國剛,男,漢族,中共黨員,1979年6月出生,現任重慶市城口縣明通鎮黨委書記。從離家求學到參加工作的21年,易國剛輾轉5個鄉鎮,矢志不渝的信念便是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貢獻一份力量。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易國剛團結帶領全鎮幹部職工,一村一社調研、挨家挨戶走訪,深入剖析全鎮貧困之根,逐戶篩查個別貧困之源,在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的基礎上,探索實踐尊重群眾、尊重鄉賢、尊重榜樣、尊重能手的“四尊”方法暢通民意,激活貧困人口不竭脫貧內生動力。在易國剛帶領下,全鎮貧困群眾逐漸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成功實現了“窮山惡水出刁民”到“山清水秀民風純”的蛻變,扶貧先扶志的系列創新舉措被《當代黨員》推廣,並被推薦為全國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案例。截至2018年底,全鎮湧現自願脫貧戶184戶,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5.01%下降至2018年的1.45%,群眾滿意度由70%提升到97%。

祝賀他們

讓我們向榜樣看齊!

向先進學習!

來源:縣融媒體中心

本期編輯:袁 丹

責任編輯:黃蘭平

城口的打開方式有很多!

薦讀 | 超燃祝福!我縣1500餘名幹部群眾齊唱《我和我的祖國》向偉大祖國表白

攻堅 | 有人@你!書記縣長邀你進群聊,請通過!

建設 | 紀錄丨城口交通——“細數”這些年,那些路!

生活 | 綿綿秋雨,城口的灰兒坑是最有溫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