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物流再提速,無人配送齊上陣!

業內人士指出,電商巨頭紛紛火拼物流領域,是由新零售催生而成,但更深層次或許在於,物流將成為重要的新型國家級的基礎設施建設機會。如果誰能率先在這場戰爭中勝出,就意味著誰將保持強大的長期競爭優勢甚至寡頭優勢。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隨著618的臨近,即時物流戰全面打響。蘇寧易購“提前搶”搶先開啟年中大促。據介紹,截至6月1日早上12點,“提前搶”訂單發貨完成率已經達到99.9%。蘇寧多個AGV機器人倉庫也進入大促節奏。面對瘋狂刷新的商品訂單,機器人倉庫群平均每小時揀選超過5000個包裹,最快只需10分鐘包裹即可揀選出庫。

菜鳥網絡則於6月6日宣佈:“新物流”將全面迎接天貓618的首場“大閱兵”。據瞭解,618前夕,菜鳥門店發貨再下70城,目前已覆蓋全國30省100多個城市。其中,作為新物流的首個618,盒馬30分鐘達、天貓超市1小時達、菜鳥“門店發貨”2小時達成為大促的標準服務,分鐘級配送已經涵蓋生鮮、美妝、母嬰、快消、服飾、醫藥等多個品類,並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拓展。

分鐘級配送驚豔了網友。“賊快、巨快、嗷嗷快,都嚇到我了”,不少買家在評價中表示,收到了“史上最快的快遞”。

方正證券研報指出,在“無人智能”社會趨勢及剛需驅動下,無人零售成為新零售的重要趨勢性新業態,“分鐘零售+米級物流”將是新零售重要新型業態。從距離上看,目前大部分的商品仍然在距離消費者幾公里外的位置,消費者更希望越來越多的商品能集中在家或工作單位的幾百米內;從時間上看,傳統電商從下訂單到送達消費者手中往往需要三到五天時間,線下親自購買也需要幾小時,消費者更希望得到商品的時間可以縮短。

“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即時性需求的井噴,以及生鮮的走俏,都讓分鐘級配送呼之欲出。更多的即時性配送需求出現,需要快遞和物流配送企業不斷調整自己的模式和運作機制。”有業內人士指出。

“新零售的出現,為即時物流提供了更好的實戰平臺。”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副院長王曉平指出。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劍波也表示,新零售的本質就是對於高頻消費、即時物流、智慧供應等關鍵因素的變革,即時物流是新零售場景中的關鍵環節。

根據艾瑞諮詢《中國即時物流行業報告》的數據,2016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超過56億單,2017年訂單量預計為89.2億單。2019年訂單量有望達159.2億單。

重拳打造無人配送

即時物流背後,是從供應鏈管理、倉庫到配送末端,各類“黑科技”的輪番上陣。

據菜鳥方面介紹,618前夕,菜鳥在江蘇無錫開啟了全球首個全數字化運營的“未來園區”。這個園區由IoT技術打造,內有500臺機器人聯合作業,可以在數萬個SKU中快速揀選商品來組成包裹。在物流配送方面,物流車被升級為移動的智能倉庫和移動的末端驛站。菜鳥小盒、掃臉自提櫃、快遞塔等最後100米智能設備也在天貓618前紛紛亮相。其中,菜鳥快遞塔高度超過5米,呈正八面體形,配備自動傳動系統,通過對接無人機、無人車,將實現24小時全天候無人傳送投遞。

京東的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等無人系列智慧物流設施也將助力618。京東表示,用於物流貨運的全自主研發原生無人機,續航達1000公里以上的JDY-800,將於618期間正式對外亮相。今年618期間,京東15座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將繼續發揮強大的運營能力。其中,shuttle系統、地狼系統、超級分揀系統等智能設備構成的體系,全面應用於北京“亞洲一號”,將大幅提升訂單處理能力。

此外,蘇寧也在加快無人物流佈局。日前,蘇寧無人機亮相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618期間,蘇寧的物流科技將助力其即時配送服務。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人物流已經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並越來越接近現實生活。多個行業巨頭紛紛在無人物流方面加快佈局,不僅是吸引資本聚集和催生市值的最好工具,也是物流業最佳競爭手段之一。

數據顯示,京東物流、菜鳥網絡在一級市場上的估值分別為1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5億元)、1325億元人民幣。

爭奪下一個“基建”風口

業內人士也表示,除了爭奪新零售的巨大市場及資本之外,更大的局或許還在佈置。物流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相關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巨頭們已將物流作為爭奪重要的新型國家級基礎設施建設機會的風口。

物流領域已然成為電商佈局重點。比如,在阿里巴巴的履帶戰略中,就提出菜鳥網絡將是整個阿里接下來十年的重要增長點。就在京東宣傳618“玩法”展示無人卡車等物流“黑科技”的當天,阿里巴巴又宣佈,阿里和菜鳥向中通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而在投資中通之前,阿里系就已經投資了百世和圓通,還有心怡科技、日日順等物流企業。

市場潛力和國家戰略是背後的力量。從2010年至2016年,在電商產業的帶動下,中國快遞業務量均保持著50%以上的同比增長,目前佔據全球40%的市場。2017年2月13日,國家郵政局規劃打造“快遞航母”,到2020年形成3到4家年業務量超百億件或年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快遞企業集團,培育2個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知名快遞品牌。

“傳統物流因為其投入大、利潤低且見效慢,很長時間都被資本所忽視。政府審時度勢,已經將物流業作為銜接生產和消費的拉動性產業給予持續支持,讓資本越來越介入到物流業的產品創新與體系整合中。”劉大成說。

新型國家級基礎設施建設的機會已經來臨。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2.1萬億元,佔GDP比重為14.6%。發達國家一般為6%-7%。圍繞物流業“降本增效”,一系列重大舉措近期加快落地,電商巨頭們參與熱情也在不斷高漲。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近日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表示,要將中國佔GDP15%左右的社會化物流成本降到5%以內。為此,菜鳥要全力以赴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我們將投入上千億元,如果一千億不夠,那我們就再投資幾千億。”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也表示,京東的第一個核心訴求就是把整個中國社會化物流成本再降到5%以內,讓京東成為社會物流基礎設施提供商。

資料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