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回調已至尾聲?外資已經上車,你還在猶豫什麼?

滬指低開低走,盤中差點刷出新低,與此前(5月10日)回調低點僅相差0.07點,那一刻,小編差點“淚崩”。還好此後,跌勢收窄,但全天依然收陰,自4月8日創出反彈高點後,已回調27個交易日了,現在小編常常想的,就是回調何時結束呢?或許這也是大家心之所想吧!

對於這個問題,誰都不能占卜先知,但歷史數據卻可以給我們參考。近日,海通證券的荀玉根將本輪上漲和回撤與歷史上3輪牛市第一階段的上漲和回撤做了一個統計,得出了調整的時空還不充分的結論。

但數字所體現的,無疑是接近尾聲了。從時間週期上看,自今年4月8日創出階段新高後,已回撤了27個交易日,雖不及2005年的50個交易日,但已達到了2008年和2013年兩次回撤的極大值。

一旦本次回調結束,會發生什麼呢?指數在本輪調整中不跌穿前期底部區域將是大概率事件,而即使出現了跌破前低的小概率情形,新低距離前低也不會很遠,而本輪調整的結束是新一輪大級別牛市行情的起點。

首先,由於多個小級別走勢出現了潛在的底背離特徵, 僅從指數走勢形態看,上證綜指上週五開始的超跌反彈,有最終轉化為30 分鐘或更高級別反彈的可能。從不同級別走勢遞歸關係來看,上證綜指下一次反彈行情的出現或不會間隔太久,更大級別走勢背離將驅動指數走出稍具參與價值的反抽行情。

其次,上證綜指的日線級別下跌 在次級別 30 分鐘上通常走出三段或三段以上結構,因此,指數出現的 二次探底行情並非小概率事件。但綜合指數走勢力度和長期支撐結構, 我們認為上證綜指接下來的二次探底行情,其調整幅度將小於4月下旬以來的主跌段行情,指數整固或將以結構性調整的形式為主。

我們至少有三大“制度紅利”值得期待。

首先是,減稅降費等制度紅利,特別是超預期規模減稅降費使得盈利底部提前到來。具體來看,成本端明顯改善:(1)製造業企業增值稅減免、社保費率下調;(2)貨幣政策環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持續改善,企業加權平均利率高位下行,財務費用下降。收入端趨穩:(1)工業企業增加值、PPI等改善,將使營收下滑速度減慢;(2)一、二線城市地產復甦,疊加汽車、家電等“以舊換新”穩消費政策,地產鏈條收入回暖。本輪盈利週期受到外部、政策影響較大,這可能使得2018Q4就是本輪盈利底部。但是考慮到政策出臺到財報數據顯示存在時滯,不排除盈利增速類似2012年,在底部區域繼續停留一段時間。

其次是,資本市場戰略定位提升帶來的制度紅利。2018年年底經濟工作會議決策層對資本市場定位發生20年來最大變化。首次對資本市場定義為“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作用”。

最後是,對外擴大金融開放的紅利。金融開放,體現在兩個方面:(1)2001年加入WTO的經常賬戶開放,迎來改革開放第一輪紅利;(2)以MSCI擴容A股為代表的外資流入,刺激資本市場漸進開放的制度紅利不斷釋放,將會迎來第二輪紅利,股、債、匯等多方受益。

相較去年內外壓制,今年政策尋求在結構性體制性等問題上積極突破,國內仍是市場的主要矛盾,應利用海外次要矛盾的擾動調整配置主要矛盾的方向—金融供給側改革,建議配置:(1)中國優勢且高景氣趨勢延續的消費品(食品飲料、休閒服務);(2)逢低佈局前期跌幅較大、新經濟“寬信用”受益且6月科創帶起風險偏好的成長科技(計算機)。主題投資關注上海自貿區、國企改革。

在短期市場充分調整之後,建議投資者以更長期的視角來考慮市場的變化,改革調整之後經濟復甦的進程仍然不變,大類資產配置順序是:股票>信用債>本幣>商品>國債。從行業配置來看,短期在通脹隱憂、海外不確定的情況下,業績優異、低估值、現金流充裕的行業就成為佔優行業,高股息策略成為首選。受益於科技創新政策支持的自主可控、國企改革也值得持續關注。長期來看,消費與成長仍然是內生增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