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了!“空間魔法師”巧將上海14平老洋房變4室2廳3衛

上海城隍廟,位於黃浦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是上海最具悠久歷史的一處著名景點。

可以說住在這裡,一打開窗戶就是一片風景,人就在風景當中住

今天的委託人就是住在這四十六年之久的鄭家人。


· 正 · 文 · 來 · 啦 ·

鄭家非常的小,小到從家門口經過都有可能注意不到。


從門口進來以後還要穿過長長的一條走道。


以及爬上陡峭的樓梯

才能到達二樓家裡的小客廳,家裡總共面積只有十四平方。

這套房子有五大困難!

困難一:

廚房和衛生間共用一個空間。

但是在生活中,就容易遇到在燒飯的時候,有人要上廁所的話,就非常不方便。

困難二:

極其危險的樓梯


高達七十度的樓梯,以及一百二十年的壽命,早就搖搖欲墜。

困難三:

閒置空間難以利用


困難四:

一邊放滿了家電,一邊排滿了櫃子,這樣的客廳,哪裡還有客人的容身之處呢。



困難五:

尷尬侷促的閣樓

在爬上幾乎垂直的梯子,就上到了閣樓。

可是,這小小的閣樓,高度最多不過一點五米,卻放下了姑媽一家和鄭怡父親的兩張床。

最尷尬的莫過於半夜上廁所,只有一個痰盂。


這期的設計師是被譽為“空間魔術師”的史南橋。

擁有四十年設計經驗的史老師,他認為小戶型的設計

,就像一場與空間的比賽,必須要寸土必爭,利用每個線條,比例和尺度,達到簡單自然的美!

針對這套一百多歲的老房子,和上述提出的五大難點,史老師提出,必須將原有的格局,全部打破,重新設計才能解決。


長達17米的入戶過道,是浪費最嚴重的地方,同時也是最危險的地方。

因此設計師打算從進門開始處就開始上樓梯,把樓梯的坡度降到35°。



眼見設計方案可以解決房子最大的問題,拆舊現場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情況。

漸漸露出原始結構的老房子,比大家預估的更要脆弱。

這棟老房子的樑柱都已變形腐爛,磚木結構的牆體,也都變形傾斜


施工隊一邊拆除,一邊用鋼結構加固。

也為了極致的空間利用,全屋分成八個層次,讓所有的空間都有舒適的高度。

兩個月過去了,終於到了交房的那天。

打開門,映入眼簾的是全新的樓梯,平緩,並且擁有扶手,方便老年人出入。

走上樓梯,就能看到寬敞明亮的新客廳了。不但有舒服的沙發,還有在窗邊給老奶奶做了床。

姑媽的房間則採用了榻榻米,解決了層高不夠的問題,而且床榻更加大了。

小外孫女揚揚也有了她自己獨立的房間,並且放置了空調扇,增加舒適度。

鄭怡父親的房間

房間裡也有了獨立的衛生間,痰盂也終於可以“下崗”了。

廚房和餐廳也終於有了,摺疊桌更是節省空間的“神器”。

最後,我們來看看這期改造的費用花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