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幾朵,各自鮮妍

我們班有對龍鳳胎,哥哥和妹妹。

哥哥成績全班第一,尤其是數學學科,思維敏捷,穎悟絕倫,數學課堂是他大放異彩的舞臺,經常獨領風騷。而且他目標明確,懂得剋制而努力。經常可以看到他一個人課間埋頭做數學奧數題,絲毫不聞窗外同學的嬉笑玩耍。還是副班長,班級管理遊刃有餘。各方面都很優秀。

而妹妹資質平庸,成績中等偏下。在班上默默無聞,丟粒石子也濺不出水花。而且和哥哥相反的是,數學成績相當糟糕。以前我提過很多次要他哥哥教他,哥哥老說她聽不懂。不過五年級開始喜歡上閱讀了,經常一個人在默默看書,只是成績還是沒太多起色。

以前的我經常會說,哥哥成績這麼好,這麼優秀,你應該向他學習;

龍鳳胎的媽媽也經常告訴我,經常要哥哥幫助妹妹學習,最終的結果都是兩個人吵起來,不歡而散了。

眼看著哥哥越來越自信,在班級越發風雲,而妹妹卻一直唯唯諾諾,不見起色,眼瞅著在自卑的漩渦裡越陷越深。

可是,我想不通怎麼回事?明顯地感覺哥哥不太願意教妹妹,妹妹也不想接受哥哥的教,而且哥哥的優秀也對她沒任何激勵作用。

偶然間,我看到了《孩子:挑戰》這本書,號稱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書裡對家有多娃的孩子的心理以及行為發展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以下觀點:

通常,大多數家庭裡都存在明顯的競爭現象,尤其是老大和老二之間,他們會刺激對方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如果父母常用兩個孩子作對比,誤以為這個方法可以刺激孩子們更加努力,實際上會更糟糕。

我陷入深深的反省與自責。曾經的我,不就是這樣的老師?曾經的我,也是這樣的被比較的老大。

我的親弟弟,比我小12歲。從小周圍所有人都愛拿他和我比較。小學時帶他去學校報道,曾經也是我的老師們一看到我,就會說,原來這是你姐姐呀。你姐姐讀小學可比你優秀很多呢;過年走親戚,親戚們問起弟弟的成績,也會說,你姐姐小時候讀書可年年都是“三好學生”,你要向她好好學習。

現在回想起來,他曾經在我的陰影下該是多麼自卑。

不僅是別人,就連我自己,也可惡地從小拿著他和我比較。教他做題目時,我總會時不時顯示自己的優越性:

我以前可從沒下過90分呢;

我的作文可一直是範文呢;

我比你學習努力多了。

我還一直很疑惑,我弟弟為什麼這麼沒自信呢?題目還沒做,他就說,不會做;要教他彈吉他,他就說,學不會;要他考初中,他也會說,我考不上。

那時還覺得他特沒上進心了,為什麼都不向我學習呢?我堂姐也很優秀,我很多方面都是向她習得的。終於是明白了,沒人拿我和堂姐比較,而弟弟從小被和我比較,他會覺得自己天生就不如姐姐,從而將學習這塊對比的領域讓給我,轉而發展完全相反的方向,找到自己存在感和價值感的地方。

既然都放棄這個領域,何來自信?

自責總是沒用的,人生的成長就是一個試錯過程,總是不斷地犯錯,意識錯誤,並改正錯誤。然而,改變總是不晚的。當我們明白了為什麼,我們就能應付自如了。

想必我們班這對龍鳳胎也是從小這樣被對比長大的,所以她遊離的眼神裡總是透著不自信。從五年級下學期起,我開始以不一樣的姿態來對待妹妹了。

妹妹喜歡畫畫,於是班級各種活動的手抄報,黑板報以及教室文化牆的佈置我都會叫上妹妹幫忙,經常稱呼她為我們班上的“明星畫家”,並且讓她擔任了我們班的宣傳委員。而且她熱愛勞動,每一次把教室拖得特別乾淨,我都會在班上很肯定她的勞動成果,讓大家向她學習。

最關鍵的一點,她熱愛閱讀。我經常在班上表揚她這一點。受到鼓舞的她越發愛看了,經常可以看到她一個人靜靜地在教室裡捧著一本書如飢似渴地讀的模樣。我還給她寫信告訴她:

“熱愛閱讀的你,猶如人間的四月天,像燕在梁間呢喃。你靜靜讀書的模樣,又如同林徽因那樣的女神,帶給我們腹有詩書的淡然氣質。相信堅持閱讀的你,也一定會等待屬於你的一樹一樹繁花的盛開。”

慢慢地,她的眼神不再暗淡,雖然還有自卑的影子,還是能捕捉到她閃閃星光,照亮著往前的路。

最重要的是,從此再也不會和哥哥進行比較,讓她明白,有的花兒香,有的花兒豔,有的花兒春天早開,而有的花兒卻開得姍姍來遲。

我想,就這樣,這個愛美術愛閱讀的妹妹一定會有更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