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RJ展翅高飛,日本MRJ胎死腹中,日本民用航空怎麼了

(日本雄心勃勃的民用航空產業發展計劃,隨著MRJ項目失敗,再次遭遇重大挫折)

民用航空產業是工業門類中典型的高端產業,科技含量高,利潤豐厚,很多國家都想擁有。比如中國、俄羅斯、以及日本都在本世紀開始加速民用航空產業的發展。俄羅斯新世紀發展的MC21、蘇霍伊100,中國的ARJ21、C919都是這種努力的結果,日本也不甘落後,發展了MRJ客機,2003年立項,和中國ARJ21同等級別。

但是很明顯,民用航空產業發展並不容易,日本的MRJ就胎死腹中。可是,在很多人看來,日本的科技實力是超過中國的,中國的ARJ21,以及更大型的C919都發展順利,為何日本就不行?日本民用航空產業發展,究竟怎麼了?

(在中俄都開始加速發展民用航空產業的同時,日本也提出了民用航空產業的發展計劃)

首先,產業鏈條不完整

日本民用航空發展,以及很多產業發展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鏈條不完整。在民用航空產業領域,日本在某些方面確實有很強的實力,日本還是美國波音民用客機的最重要零部件供應商之一,日本的複合材料技術就推動了國際民用航空產業的技術升級。在航電系統方面,日本的信息技術水平,集成電路技術水平,也很突出。但是,日本的這些能力,並不完整。

(中國的民用航空產業發展,是中日俄三國中最順利的)

想要研發成功一款民用客機,需要眾多工業企業的廣泛參與,並提供各種附屬的零部件,而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日本並不能獨立研發製造。尤其是高端的部分,日本都依賴美國。比如在最基礎的風洞領域,日本就需要美國的幫助。日本研發製造的、曾經號稱亞洲國家獨立研發製造的最大型飛機,C2軍用運輸機,在研發過程中就多次出現嚴重問題,最終在美國的幫助下,在美國提供部分零部件的情況下,才勉強服役,這還不包括美國造的發動機。

(中國ARJ21客機已經交付37架,雖不及俄羅斯蘇霍伊100,但對中國來說,已經是成就,中國ARJ21的質量似乎也超過俄羅斯蘇霍伊100)

其次,太過於依賴市場

在我國民用航空產業發展過程中,一些人最愛提及的就是市場,就好像只有依靠市場,中國的大飛機項目才會成功一樣。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毫無疑問,任何產業的發展,最終都需要市場做主,但是任何一個國家民用航空產業想要從無到有、做大做強,都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政府的幫助,尤其是初期。美國波音,歐洲空客的成功都是如此,美國和歐洲至今都還在分別補貼波音和空客。在這個之外,更加關鍵的就是政府保障採購,只有保障性的採購,才能順利起步。美國和歐洲都通過各種方法,或明或暗的阻止對手的客機佔據己方企業的市場。

而日本恰恰就缺乏這些,日本的國內市場太小。

(日本民用航空產業發展受兩大問題困擾,其中之一就是產業鏈不完整,日本的軍用C2運輸機,如果沒有美國的零部件支持,很難服役)

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非常有限,雖有政府的支持和保障性採購,但是市場仍然很小。而這些就決定了,日本的民用客機,在一開始就要參與國際市場的殘酷角逐,和早已經成熟的產品競爭,結果可想而知。

而且,採購銷售數量有限的問題,很快就會導致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成本,日本在上世紀也曾搞過民用客機,但最終失敗,就有上述原因。如果再加上成本的因素,在國際市場,日本的民用客機,就更沒有競爭力了。

(依賴國際市場是民用航空產業初起國家的致命軟肋,日本就是如此,一開始就想和老牌企業爭搶國際市場,結局可想而知)

因此來說,日本MRJ的失敗,實屬必然,日本即便解決了產業鏈的問題,嚴重依賴市場的問題也解決不了,而這個問題,在民用航空企業發展初期是非常關鍵的,也非常致命。只有在政府的幫助下,先用起來,先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保證產量,才能站穩腳跟,存活下去,再談未來發展,波音空客的成功,莫不如此。

所以,發展民用航空,成為民用航空強國,日本根本沒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