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妞生氣地說:“我100個不喜歡你!”,姥姥卻回答……

哭泣的小妞

天晚上,奶爸臨時起意,他去接的小妞。結果就聽到小妞哭著上樓來了,奶爸也很不滿意地說:“曉曉一看是我來接的,一直問:為什麼不是姥姥來接,為什麼不是姥姥來接,然後就哭了!”

看著這個小淚人,奶爸一個勁兒的問:“你為什麼要哭呀!我傷心了!以後再也不去接你了!”小妞聽了,哭得更厲害!姥姥在一旁也使勁兒地想要轉移小妞的注意力:“看姥姥給你買了什麼!”小妞也不買賬。

我對著奶爸和姥姥,做了一個嘴巴拉上拉鍊的動作,然後抱著小妞,讓她在我懷裡盡情的哭一會,一邊告訴她:“曉曉心情不好,想哭就哭吧。還有啊,爸爸生氣了,他生氣時候說的話,我們不去聽也不要信。”小妞一邊哭著一邊問著:“為什麼呢?”我說:“因為呀,生氣的時候,我們說的話都不走心啊,都不是真心話。”

小妞趴在我的肩膀上,慢慢地平靜了下來。

泡了快一年的PD課堂,我現在看見小妞哭,不僅覺得是一件好事,而且,看著她哭泣時候醜醜的模樣,還覺得很是可愛。

曾經的我和姥姥

而,在學習PD之前,每次小妞哭,我都會很抓狂,抓狂到暴怒,結果往往就是把她丟在一邊,任由她哭個夠,聽著她一邊哭一邊說:“我不哭了,我不哭了!”在自己大腦蓋子全開的狀態下,聽著小妞這樣的言語,我自責,生氣,沮喪,羞愧,感覺越發的不好!

每當自己平靜下來,總是對此無法理解,為什麼就是不能接納小妞的哭泣呢?小小孩兒哭泣,不是很正常嗎!自己都做不到控制情緒,怎麼能要求3歲的孩子做到呢!

直到我媽媽來了,我才意識到為什麼。

姥姥剛來的時候,每次看見小妞哭,她都捂著耳朵說:“不要哭啦,再哭,我給你錄下來,放給你老師看,你為什麼要哭呀?不要再哭啦!”

小妞聽了,一邊大喊著說:“不要!”一邊哭得更大聲!

看著這樣的情形,我忽然回想起自己的一段童年記憶,大約在初二的時候,我和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起在家裡,玩一個寫紙條的遊戲,我收到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不知道,在沒有人的角落裡,有沒有你哭泣的眼淚。”這句話,這段記憶,過去了這麼多年,我依然記憶猶新。

是的,在我的印象中,在我朋友們的印象中,童年時候的我是一個特別堅強的孩子,很少真性情感流露,從不哭,即使面臨很多困難,也從不跟親密的朋友訴說。

童年的我,為什麼不哭?成年的我,在小妞哭泣的時候,為什麼總是抓狂,煩躁,生氣?因為,在我小的時候,媽媽不讓我哭!

“不許哭”,類似這樣的童年記憶,被美國著名的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稱之為“內隱記憶”,它是我們的情緒開關,童年時候,具體的事件現在也許不記得,當時的感受卻被如實刻錄,成年以後,在相似的情景下,就會成為情緒爆發的觸發點。

我和小妞的轉變

好,我遇見了正面管教和鼓勵諮詢,我從鼓勵諮詢的童年回憶裡找到了自己的情緒來源,我通過正面管教學會怎麼照顧好自己,接納自己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

近一年的學習,終於做到,看著小妞的哭泣,我由衷的喜悅!

我很高興,小妞不用再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很高興,我可以平靜地接納小妞的情緒。我想讓小妞知道,任何時候,在媽媽這裡,她可以放下所有的堅強,媽媽是永遠的依靠和後盾,在媽媽這裡,她可以大聲地笑,恣意地哭!

寫到這裡,忽然想起,有段時間,小妞常常說:“曉曉不喜歡曉曉。”3歲的娃兒總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惹得媽媽不開心,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已經很久沒聽到小妞這樣說了。因為我每一天的喜悅和接納,小妞都知道。

姥姥的轉變

了PD以後,我沒有想著去改變誰。

沒有想過去改變我的媽媽,或者,改變我的老公,改變他們和小妞相處的方式,而是默默地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潤物細無聲,一天兩天看不出來效果。

最初,我媽媽對著小妞說:“你不要再哭啦!”,我沒有阻止我媽媽,而是抱著小妞對她說:“你哭,媽媽也愛你,你生氣,媽媽也愛你,你發脾氣,媽媽也愛你,每個人都有哭泣的權利,媽媽抱著你,你在媽媽懷裡盡情的哭吧!”

我媽媽跟我相處了半年以後,她現在對小妞說話的方式,已經有了明顯的轉變。儘管有時候,小妞哭了,她還會問:“你為什麼哭呀!”,她還是會想法子轉移小妞的注意力,不想讓她哭,但是,我聽見她常常對小妞說:“你哭,姥姥也愛你。你生氣,姥姥也愛你!”

有一次,小妞生氣地對姥姥說:“我100個不喜歡你。”

我聽見姥姥回答說:“我1000個喜歡你。”

這對我媽媽來說已經是了不起的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