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行至遠 坤厚載物 ——訪90後退伍軍人創業者陸坤

導言:

湖南懷化的退伍軍人陸坤和戰友們在當地出資成立合作社,運用“互聯網+農業”的思維,短短几年間,將合作社的營業範圍從當初單一的豪豬養殖業發展成了動物養殖加農作物種植的雙業務多條線,規模也從一家門店擴大到了覆蓋懷化全市的五家門店,經營收入也從當初的虧損狀態變成了年營業額接近800萬,公司也逐漸成為了當地知名企業。

“天時地利人和,這小子全佔了”

2015年,在河南服兵役滿5年的陸坤退伍回到老家,回來以後,本可以安排工作的他卻放棄了進入體制內的機會。那段時間,幹不了重體力活,又找不到掙錢門路的陸坤呆在家裡急得團團轉。一天閒暇之餘,陸坤看到電視里正在播放豪豬養殖技術,他喜出望外,覺得自己找到了發財致富的好路子。正好父親陸江濤自己經營的養殖場處於虧損狀態,父子二人一拍即合,拿出了家裡積攢多年的2萬元積蓄,購進了20頭豪豬幼崽,開始了養殖之路。

彼時距離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正式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概念不過一年,但全國各地“草根創業”、“人人創新”的新浪潮初步形成,從政府到民間,支持雙創的聲音不絕於耳。全國各地雙創態勢的良好發展,讓血氣方剛的陸坤有了足夠的底氣和信心,憑藉自己活躍的思維,逐步將自家的豪豬養殖領上正軌。

因豪豬方便餵養生命力頑強,對生活條件要求簡單,養殖成本較低,再加上陸坤等人摸透了豪豬的生活習性,養殖場的豪豬數量很快就從最初的二十頭增加到五十頭,五十頭增加到一百頭……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養殖場的規模在不斷擴大。

然而,由於最初的準備不足,陸坤並不知道豪豬屬於國家保護動物,養殖的豪豬必須經過相關部門批准,取得許可證後才可進行銷售。沒有許可證,即便是低價出售也沒人敢買,因此養殖場的數百頭豪豬一時半會沒有銷路,變成了燙手山芋。

說來也是幸運,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知道了這個情況後,當即決定陪同陸坤到縣林業局諮詢辦理許可證,幫助撰寫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可行性報告、環境保護、衛生及疫源疫病防控措施等書面材料。很快,陸坤就拿到了豪豬銷售許可證。

好消息接二連三,剛剛從銷售危機中走出來的養殖場,很快就通過互聯網接到了首個來自廣西玉林的九頭豪豬的訂單。當時的成交價是800塊一頭,總金額才7200塊錢。即便如此,為了打開市場,陸坤和朋友將這九頭豪豬從靖州送到了近600公里之外的廣西玉林。就這樣,他們獲得了豪豬養殖的第一桶金。

那年,同樣是李克強總理,將互聯網業界提出的“互聯網+”的思維引入各行各業。玉林的訂單在為養殖場帶來第一桶金的同時,也打開了陸坤的思路。藉著這股互聯網+的風,陸坤將豪豬養殖場進一步做大做強。

雙創、互聯網+之風盛行,國家層面高度支持,再加上村裡相關部門和父老相親的幫助,陸坤的養殖場生意越做越大,逐漸地在懷化當地建立起了品牌和口碑。當地村民都說:“天時地利人和,這小子全佔了”。

“我是農民的兒子,要回報父老鄉親”

陸坤在事業發展過程中受到了父老鄉親們的巨大幫助,知恩圖報的他在自己富裕的同時,從沒有忘記拉老鄉一把。因此當扶貧隊長和村幹部找到他,商量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就同意了,終於有機會回報父老鄉親、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了。

2016年5月,陸坤的養殖場採用“合作社+貧困戶”的做法,吸納了村裡首批37戶貧困戶加入了豪豬養殖合作社。合作社負責豪豬養殖、提供技術指導,政府扶持貧困戶申請扶貧小額信用貸款,購買10頭豪豬公母苗作為生產成本,放在合作社“寄養”,此外貧困戶還可到合作社參加務工,每天有80元的補貼,一年後分紅,貧困戶的10頭豪豬收益全部歸貧困戶所得。貧困戶不僅每月都有補貼,還可以學習豪豬養殖技術,一兩年後便可以自己獨立養殖,如果貧困戶養的豪豬賣不出去,陸坤還承諾以市場價回購他們的豪豬。這樣一來,貧困戶以極低的成本既可以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又可以將學到的養殖技術進一步運用投資,從根本上實現了脫貧。

“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

對於企業經營,陸坤認為最重要的並不是做廣告宣傳。儘管通過打廣告可以讓自家產品獲得更大的曝光度和知名度,但歸根結底消費者認可的是產品質量。倘若產品的質量不過關,通過吹噓欺騙來的顧客最終都會棄之而去。因此,陸坤特別看重質量和誠信,主張先做人再做事,他要賺的是長期的錢。按照他的統一要求,各家生產基地都必須安裝監控,顧客可通過門店裡的電視看到豬場的實時畫面,從進欄、消毒、餵食、長大到出欄,每一步都有據可查,這充分保證了消費者購買前的知情權,最大程度地培育了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陸坤的生意逐漸從單一的豪豬養殖擴展到了豪豬竹鼠雞鴨等的動物養殖和紅薯葡萄楊梅等農作物的種植,即便營業額越來越高,他也從未忘記要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綠色食品的初心,對自己的品牌始終呵護有加。

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陸坤,對互聯網+農業的思路高度認同。從第一個互聯網訂單開始,他就著手展開了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嘗試。他運用互聯網技術連接生產端和消費端,將合作社打造成農戶+基地+公司三位一體的模式,覆蓋生產—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條,依託線上電商平臺獲取訂單,採用分散生產、集中銷售的模式,儘可能地將生產成本降至最低,從而最大程度的獲得利潤。

未來,陸坤還將在生產端所有基地推進智能化自動化,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基地集總管理,銷售端還將採用網上直播、短視頻的形式,利用互聯網傳播迅速的優勢進行宣傳推廣,打造品牌效應,結合線下創新推進直銷模式,不再經過中間商,直接將產品給到社區,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如今,陸坤的合作社名氣越來越大,全國各地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五年的從軍經歷造就了他堅忍不拔、剛強勇毅的性格,“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精一行,要麼不做,要做就堅持到底把它做好”。出生於農村的陸坤樸實忠厚,忙於自己生意的同時,這個“不簡單的退伍軍人”想“通過我們這一代的努力,幫他人創造一點價值”。

不滿足於現狀的陸坤已經在謀劃下一步了。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推進農產品深加工,整合行業資源,建立專業化平臺,對接生產者和消費者,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陸坤的合作社生意還在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