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農 | 一隻鴨的前世今生

門前大橋下,遊過一群鴨

快來快來想一想,是烤還是炸

01、鴨之前世今生

大地回春

竹外桃外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說文解字》:鴨,鶩也

俗謂之鴨

雞補溫,鴨去火

據《日用本草》載:

鴨能滋五臟之陰

清虛勞之熱,補氣行水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

"填骨髓、長肌肉

生津血、補五臟"

鴨子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

民間也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說法

中國人為了吃

真是什麼理由都編得出來!

關於鴨子最早的文字記載

見於戰國時期的《屍子》

「野鴨為鳧,家鴨為鶩」

早在鴨還不叫鴨的時候

中國人就開始研究吃鴨子了

自打三千多年前

鴨子被中國人馴化為家禽

秦淮河上的漣漪和

湖鴨的驚恐叫聲就沒停過

早在先秦時期

《吳地記》中就有記載

吳王築城,城以養鴨,週數百里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

出現南京鹽水鴨的記錄

02、中國吃鴨地圖

關於吃鴨子這件事

全國各地的人們都表示有話要說

那麼到底哪裡的鴨子最好吃呢?

印象裡,提到鴨子

首先都會想到北京烤鴨

武漢周黑鴨和南京鹽水鴨

北京烤鴨名聲在外

作為一個被外國人熱捧的國宴大菜

無疑風頭最盛

武漢周黑鴨直接將鴨子做到了上市

現在連鎖店更在全國各地全面開花

但奇怪的是

作為最會吃鴨的南京

外地人對它們的

印象卻並不深刻

這要是讓每年犧牲在南京城中的

一億多隻鴨子聽到的話

它們一定會氣到還魂

論懂鴨子

南京人認第二,誰也不能認第一

“放假了,斬個鴨子”

“發工資了,斬個鴨子”

“不知道吃什麼,乾脆斬個鴨子”

不管南京人發生了什麼事兒

鴨子都難逃被“斬”的噩夢

鹽水鴨、板鴨、烤鴨、鴨血粉絲湯

一千個南京人有一千種“吃鴨大法”

三天不吃鴨,走路要打滑

雖說鴨子的味道也就那樣

但對南京人來說

“斬只鴨子”已經成為了生活的必需

鴨子之於南京

大約就像牛羊之於內蒙

南京人嗜鴨

到了“無鴨不成席”的地步

真應了那句話:在南京

沒有一人只鴨子能遊過長江

南京人的嗜鴨其實是情理之中的事

古有“春江水暖鴨先知”

緊鄰長江的南京,自古便出產

膘肥色白,肉質鮮嫩的鴨子

因此南京城裡一直盛行

用鴨製作菜餚

故有“金陵鴨饌甲天下”之說

更因為明·朱元璋的強力帶貨

讓南京城颳起了烤鴨潮流風

還記得中國第一部穿越劇中,朱元璋最愛的烤鴨嘛

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平

烤鴨也藉此從南京走向北京

成就後來名揚天下的北京烤鴨

再來說說聞名天下的北京烤鴨

一提起北京美食

不少朋友第一個想到的

便是北京烤鴨

手託薄餅,挑一點甜麵醬

覆蓋幾層片鴨送進嘴裡

鴨肉肥而不膩,油脂與麵皮中和

吃肉的快感達到了舌尖的高潮

武漢的鴨子又是另一番風味

對於鴨子來說

武漢不僅是夢想之城

也是奪命之城

遊過長江時未必能想到

來武漢的每一天都是噩夢

在武漢,沒有一隻鴨子不想紅

但是付出的代價也巨大

要想紅,征服武漢人的胃

就必須進入周黑鴨、精武鴨脖

小胡鴨等鴨業品牌的口袋

此外還有一些名氣不太響

但味道是真香的品種

福建泉州丨薑母鴨

成都丨樟茶鴨

縉雲丨老麻鴨

在麗水,有一種超出名的鴨

叫做“縉雲麻鴨”

縉雲飼養麻鴨的歷史非常悠久

從有文獻記載算起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了

無論從飼養規模、分佈地域

還是從發展速度來看

縉雲麻鴨養殖

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

不愧被譽為“中國麻鴨之鄉”

縉雲麻鴨體型較小且肉質結實

在縉雲麻鴨裡

筍乾老鴨煲這道菜歷來備受稱道

燉後鴨肉肥嫩酥爛

湯清香味鮮美

燉好的筍乾老鴨煲

香味恆而不散

爽脆的筍乾+鮮美的鴨肉

配搭油而不膩

03、鴨的隱喻

“鴨”與“壓”諧音

奮鬥一族經常鴨力山大

工作被迫趕鴨子上架

不然煮熟的鴨子都會飛了

“今天也要加油鴨!”忽然之間

社交平臺上的無處不在

“呀-鴨”轉換成為了年輕一代

自我與互相鼓勵的流行句式

讓人瞬間充滿希望,元氣滿滿

抖音小黃鴨C位出道,成為新寵

噠噠噠的步伐和嘎嘎嘎的笑聲

天生就自帶搞笑屬性抖音小黃鴨

吸引抖友紛紛模仿它

“魔性”的舞蹈動作

不說了

小編先去吃個鴨子壓壓驚!

吃鴨必須老,全部自然生態養殖2年以上精品老鴨。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直達商品詳情頁面!

瞭解更多,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最農公社!最農控股董事長藍翔以天下健康為己任,從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堅持的新農業事業。以互聯網+農業+金融+小鎮的方式,以大旅遊、大健康、大農業、大數據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整合農業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中國農業第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