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百件青銅器大部分你第一次看到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國內唯一的以青銅器命名的綜合性博物館。位於寶雞市公園南路西側,佔地20.7畝,總投資2000多萬元。“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館標,系集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先生手,“平臺五鼎”的獨特造型,氣勢雄偉,成為“青銅器之鄉”的永久標誌。鼎,作為一種重要青銅禮器,象徵著團結、統一和權威,代表著和平、發展和昌盛。把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主體設計為“平臺五鼎”造型,四個小方鼎圍攏著一個大方鼎,聳立於5米平臺之上。兩架踏步猶如伸出的雙臂,彬彬有禮地恭迎四方賓客的光臨。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於1998年9月8日正式開館,主體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內分五層,設有主展廳、臨時展廳、學術報告廳、文物商店及辦公室等。

編鐘 西周

眉縣楊家村出土的3個“逨”鼎 西周

西周

獸面紋方座簋 西周

鳳鳥形器蓋 西周

垂鱗紋壺 西周

西周

出戟尊 西周

爵杯一對 西周

提樑卣 西周

方座簋 西周

長方形環首削刀 西周

西周

盂的殘圈足 約50多公分 西周

方座簋 西周

大鳳鳥紋 西周

竹園溝西周墓地復原展

伯各卣和伯格尊 伯各卣一大一小,三器銘文相同:“伯各作寶尊彝”

直筒形提樑卣

四耳方座簋

四足橢形尊(?)尊一般為圈足,四獸紋足少見

獸面紋帶銎鉞(前)

獸面紋方座簋

菱格乳釘紋帶蓋鼎

器蓋同樣紋飾,鼎飾菱格乳釘紋的少見

網狀鏤空圈足乳釘紋豆(?)

列鼎

口沿內有一族徽

四耳鼎

何尊 著名的何尊內有122字長篇銘文,容大意為:在周成王五年,一位內叫何的周王室重臣,在剛建成的洛邑成周,受到新居那裡的王的訓誥和賞賜,何用得到賞賜,鑄成這件銅尊,記載這一重大寵榮。其中“宅茲中國”是青銅器中最早見到“中國”詞組的銘文,此器已經被國家文物局定為永遠不得出國展覽的文物。

1963年8月,寶雞縣賈村塬村民陳堆半夜拉肚子,在自家後院的山崖上見到一對綠森森的鬼眼,嚇壞了,告訴了老伴張桂蘭“有鬼”,第二天上午,他們在土崖上有亮光的地方用钁頭一刨,何尊就掉下了了。後來他們倆到甘肅討生活,將尊留給了陳堆的哥哥陳湖保管,1965年,陳家連鹽都吃不上了,只好將尊背到寶雞當廢銅賣,跑遍了市內的收購站,人家都要除掉銅鏽,陳湖怎麼也不同意。最後到了群眾路收購站,那裡的工作人員好說話,不除銅鏽付了30元錢,其後,寶雞博物館的佟大放來收購站閒逛,看到了,遂向館裡彙報,博物館給了收購站30元,收藏至今.

銘文拓片(轉自網絡)銘曰:“唯王初壅,宅於成周。復稟(逢)王禮福,自(躬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庾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雙層鼎 上層有翻蓋(殘),四角飾龍,下層門外飾刖足人

帶蓋鼎

腹中開口,原來應有一流嘴

壺蓋 “成周邦父乍口(羊?)口(中?)姜寶壺永用”

雙層方鼎 四角飾四龍,四足亦作獸形,門外飾刖足守門人

雙層鼎的下層應該是為了放置碳保溫

獸面紋車飾

各種銅件(人頭、獸頭)

獸面紋把手?

草原文化的矛頭、削刀

鳳鳥紋簋

害夫簋 西周厲王時期 高59釐米,口徑43釐米,腹深23釐米,重60公斤 1978年扶風縣齊村出土。

害夫(音hu)簋是目前發現最大的商周時期的青銅簋,腹內底有銘文12行124字。害夫為作器者名,《史記·周本紀》稱“夷王崩,厲王胡立”。可知即厲王即胡。害夫簋為厲王自作器,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件周王自作青銅器。銘文大意是說厲王晝夜不敢安逸縱樂,享祀先王先宗列祖,祈求皇天保佑王位和生命,賜降多福長壽。

胡簋銘文拓片

獸面紋飾件

獨柱平底爵(商代)

一對壺

車馬飾:軎(後)鈴(前)

車馬飾

車馬飾

五年琱生尊 器型奇特,被稱為“大口尊”

方壺

蟠螭紋簋

蟠螭紋鼎

蟠螭紋鼎

秦公編鐘

“秦公曰:我先祖受天命,賞宅受國,口(敕?)邵文”,,,

秦公鎛

銘文

銅蟠螭紋建築構件

秦朱雀紋瓦當

攻戰紋銅壺

鼎、簋

錯金龍紋鑲嵌寶石銅壺

編鐘、車軎、鑿子、鎬(斧?)

蟠虺繩紋銅壺

彩繪陶簋 這種彩繪陶器是典型的秦系明器,時代應該在春秋晚期至戰國。

彩繪陶壺

彩繪陶尊

彩繪陶豆

彩繪帶蓋陶豆

四耳簋

金 虎?

獸面紋鼎足

獸流單把壺

獸面紋簋

龍形飾(耳?)

豬尊 豬尊最有名的當屬湖南省博物館的一件。

貘尊 過去一概稱為“犧尊”,據山西出土的貘尊來看,造型還應該是貘

魚尊 比較罕見

鳥形飾

兕觥 觥其實也是一種“尊”,造型特殊的尊,它們都是酒器。

獸面紋飾

虎銜子

壺的銘文

紋飾怪異——宋仿

宋仿品 這2件青銅器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宋代好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