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野生鳥之普通鸕鶿

攝影|文字: 薛敏

一般毛羽結群飛,雨岸煙汀好景時。

深水有魚銜得出,看來卻是鷺鷀飢。

鸕鷀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野生鸕鷀平時棲息於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飛,掠過水麵。飛時頸和腳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巖崖或高樹上,或沼澤低地的矮樹上營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邊、湖濱、淡水中間活動。棲止時,在石頭或樹樁上久立不動。飛行力很強。除遷徙時期外,一般不離開水域。主要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鸕鷀在捕獵的時候,體羽黑色,並帶紫色金屬光澤。 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邊黑色,腦袋紮在水裡追蹤獵物。鸕鷀的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划水。








鸕鷀在海草叢生的水域主要用腳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鸕鷀就腳蹼和翅膀並用。


在能見度低的水裡,鸕鷀往往採用偷偷靠近獵物的方式到達獵物身邊時,突然伸長脖子用嘴發出致命一擊。這樣,無論多麼靈活的獵物也絕難逃脫。在昏暗的水下,鸕鷀一般看不清獵物。因此,它只有藉助敏銳的聽覺才能百發百中。鸕鷀捕到獵物後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嚥。

































普通鸕鷀(學名:Phalacrocorax carbo,英文名:Great Cormorant)是鸕鷀科鸕鷀屬的大型水鳥,又叫鸕鷀、大鸕鷀,別名黑魚郎、水老鴉、魚鷹、鷧(yì)、烏鬼。體長90cm,全身為帶金屬光澤的藍黑色,眼和嘴後方的裸露皮膚黃色,並有寬廣的白帶。繁殖期頸及頭飾以白色絲狀羽,兩脅具白色斑塊。是一種廣泛分佈的海鳥。普通鸕鷀主要生活在舊大陸和北美洲東海岸,一般在懸崖上或樹上作窩,但是越來越多地也在內陸生活。在海草和嫩枝達成的窩裡一次下3至4枚蛋。中國有些漁民捕捉此鳥並訓練它們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