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收官,我看清了成年人世界8條扎心真相

今年夏天,最火的綜藝節目當屬《乘風破浪的姐姐》。


節目一經播出,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各種話題頻上熱搜。

經過三個月的角逐,隨著寧靜、張雨綺等人組團成功,終於在昨晚落下帷幕。

有人說,《乘風破浪的姐姐》結束了,夏天也結束了。

無心的人,看的是熱鬧;有心的人,總能看出一些門道。

熱鬧與熱度退去的同時,姐姐們揭露出的人際真相,值得我們深思。


01

成年人的社交,實力才是硬道理。

節目伊始,姐姐們互相之間不熟悉,大家打招呼以示禮貌。

吳昕因為是主持人的緣故,跟不少姐姐比較熟絡,於是張雨綺找她幫忙介紹人。

當吳昕試圖介紹倚牆而立的海陸給她認識時,張雨綺卻徑直走向了對面的萬茜。

完全無視海陸的存在,被視作空氣,場面一度尷尬。

當吳昕再次介紹海陸時,張雨綺只是露出難以言說的微笑,說了一句:“都沒有見過。”

隨後,海陸更是被黃聖依、金莎等人多次無視,直接越過她,跟更有名氣的姐姐打招呼。

默默站在牆邊的海陸眼看著都快要哭了出來。

雖然殘酷,但這就是成年人的社交潛規則,實力才是硬道理。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一無所有的你,只能受欺負。

沒有人願意在一個無價值的人身上投入時間和精力。

坊間有言: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一個人如果自身具備實力,天南海北,有的是人脈。

《極簡力》中有這樣一句話:

“當你沒有達到更高層次的時候,人脈是不值錢的。


請記住,人脈不是追求來的,而是吸引來的。”

你的實力,你能被利用的價值,決定了你的社交價值,也決定了世界看你的眼色。

當你能力不足時,所有人都會對你冷眼相待;

當你變得足夠強大時,全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


02

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只有你抓不住。

藍盈瑩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但伴隨著爭議也從未停止過。

她一直被嘲太有野心,心機重,沒有共情力。

但藍盈盈能堅持走到最後,不是沒有道理。

她的身上總是散發著一種年輕人蓬勃的、向上的力量。

彷彿永遠憋著一股勁,自信耀眼,不知疲倦。

她不是咖位最高的,也不是最有話語權的,但她從來都不掩飾自己的野心。

想要什麼都會勇敢表達出來,然後用盡全力去爭取。

所以,她才會抓住每一次機會,逆流而上,站到最後。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學會謙讓,總把別人放在第一位。

可是,當一個大好的機會排在面前時,你依然沒有學會爭取,不能說你謙讓,只能說你不夠成熟。

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懂得適時抓住每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畢竟人這一生,能遇到難能可貴的機會只有寥寥數次,而抓住一個機會,可能就徹底改變了命運的軌跡。

當機會擺在眼前時,去爭去搶,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犧牲自身利益,博得別人廉價的好感才是最愚蠢的。


03

遠離你身邊的“豬隊友”。

在第二期小組考核賽中,丁當被迫當選為隊長。

但丁當這個隊長當的著實憋屈,幾乎沒有存在感。

每次想要發言時,總是被打斷,被忽視。

隊員個性突出,都是直言不諱的暴脾氣,大家七嘴八舌,導致分配任務時間過長,嚴重影響了後面的排練。

結果最後考核成績不佳,隊員非但沒有反思,反而怪罪起了她。

丁當有問題嗎,也有,丁當的問題就出在領導力不夠。

但問題更多的還是出在隊員身上,大家沒有團隊意識,總想著表現自己。

一旦出了問題,不是想著承擔責任,而是想著如何甩鍋給別人。

這一幕是不是感到無比熟悉?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不乏這樣的人。

他們要麼固執己見,不懂妥協;要麼做事拖沓,沒有團隊意識。

一旦出了問題,總想著撇清干係,把責任都推卸到別人身上。

這樣的人不僅沒有職業操守,連起碼的道德底線也喪失了。

如果你有這樣的隊友,要麼遠離,要麼學會管理合作關係。

不要放任他拖累你,拖累團隊,甚至讓你為他的問題買單。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會走得更遠。


04

永遠不要高估,你和別人的關係。

節目裡,姐姐們似乎關係都不錯,一起排練、一起吃飯、一起睡覺。

遭遇挫折了,會給你安慰;動情落淚了,會給你擁抱;訓練落後了,會給你鼓勵。

大家在鏡頭前一團和氣,像是學生時代的姐妹花,打鬧說笑,還會分享生活。

但其實大傢俬交未必有鏡頭前呈現的那麼和諧。

張雨綺、黃聖依、張萌最近都相繼上了《脫口秀大會》。

現場李誕都戲謔地問了同一個問題:“姐姐們關係到底怎麼樣?”

每個人在聽到這個問題時,表情幾乎都是一樣的為難,然後含糊其辭的搪塞了過去。

張萌甚至在開場環節,說了這麼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到處都是攝像機,你去你也能處的好。

她們對我真的好,尤其在我淘汰以後,感覺那一刻,她們都成了我的真姐妹。”

我很喜歡《無聲告白》裡的一句話: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生就像是一條單軌道的列車,只有去程,沒有回程,有人上來,就有人下去。

這世上大多數關係,結局往往都是曲終人散,一別兩寬。

對情,看得越重,心就越痛;對人,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

永遠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永遠離不開誰,人走茶涼是最現實的狀態。

在自己的世界裡,你根本沒有太多觀眾;在別人的世界裡,你不過只是個配角。


05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利益,沒有對錯。

二公選隊員時,白冰信心滿滿的以為,藍盈瑩會選擇“前隊友”的自己。

可現實是藍盈瑩最後選擇了人氣居高不下的吳昕。

要知道,吳昕自始至終都有很好的觀眾緣,在淘汰環節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一刻,白冰的臉上掠過了難以掩飾的落寞。

事後接受採訪時,白冰說:“這是一個比賽,而我把它當成了情感節目。”

是的,說到底大家都是奔著名與利來的。

既然是競技節目,就註定了會有人要淘汰,藍盈瑩的做法無可指摘。

只是身在其中的姐姐,往往忽略了成人世界最基本的法則:

“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正如《後會無期》中那句著名的臺詞: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談利益。”


06

直接拒絕,比猶豫不決要善良的多。

某期節目裡,藍盈瑩想讓有舞蹈功底的李斯丹妮過去幫忙排舞。

礙於情面,李斯丹妮不好意思直接拒絕,就應允了下來。

張雨綺聽聞後,直截了當的拒絕說:“她現在沒有空。”

觀眾在看完這個場景後,並沒有揶揄張雨綺不近人情,反而直呼她做得對。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因不懂拒絕而深受其擾。

我們不擅長拒絕,害怕得罪人,謹小慎微,最後就只能委屈自己。

如果對方領情還好,如果對方不領情,再多的委屈又有什麼意義?

先學會照顧自己的感受,再去顧及旁人的情緒。

其實,不留餘地的直接拒絕,何嘗不是一種善良。

表面上駁了對方面子,但也讓對方有選擇的餘地。

否則到了最後,騎虎難下才是真的尷尬。

作家肖瑩發過這樣一條朋友圈: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你不用對我撒謊、婉轉,顧左右言其他,我並不生氣你的拒絕,我只是生氣你在浪費我的時間。”

不能做的事、做不到的事,直接拒絕,於已於人,都是一種善意。


07

你要做不喜歡、但應該做的事情,倒逼成長。

寧靜剛開始非常抗拒跳舞,只想唱歌;她也不喜歡唱快歌,只想唱慢歌。

到最後,她不僅跳了舞,還唱了快歌。

面對自己前後的改變,連她自己都驚呼不可思議,又有難以掩飾的喜悅。

這是個唱跳節目,但很多姐姐都是演員出身,沒有舞蹈功底,不懂歌唱技巧,也缺乏舞臺經驗。

幾乎每次排練,對她們來說都是一種身心的折磨,不是沒有動過放棄的念頭。

但每一次她們都會頂住壓力,迎難而上,在舞臺上完成表演。

巴菲特說過這麼一段引人深思的話:

“當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你要感恩他。


他是你生命中的貴人,也許你會因此而改變和蛻變。


當沒有人逼迫你,請自己逼迫自己,因為真正的改變是自己想改變。


蛻變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蛻變都會有成長的驚喜。”

懶惰是人的天性,人都是貪圖安逸、舒適的。

但你若能走出舒適圈,勇敢嘗試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靠譜的辦法就是逼自己去真正配得上它。

多做不喜歡但應該做的事,一直做下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08

年齡,從來不是止步不前的理由。

節目裡有一段旁白,莫名戳中了很多人的內心:

“30歲以後,人生的見證者越來越少,但還可以自我見證。

30歲以後,所有可能性不斷褪卻,但還可以越過時間,越過自己。”

有些人活到一定的年紀,就選擇停下腳步,放棄追逐和奔跑。

用年齡做擋箭牌,掩飾自己的懶惰,逃避自己對生命的渴求。

昨晚的成團夜中,有一句旁白也深深觸動了我:

“這一生,決定我們能走多遠的,不是能力而是選擇。

在一切看起來的不可能與不可能之間,是選擇困在岸上,還是乘風破浪?”

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死。

你是真的活了一萬多天,還是僅僅活了一天,卻重複了一萬多次?

有人住高樓,有人住深溝,有人光芒萬丈,有人一身鏽。

世界向來如此。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步履不停,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無論多大了,別停下腳步,一直向前走的人,結果不會輸。

點個在看,願你在自己的事業生活中,勇敢無畏,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