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給90後繪“素描圖”:無畏、擔當、有創造力

“青年的內心天然具備拯救世界的衝動。”

“脫髮和壓力大有關,90後要保持好心態。”

今天下午,“青春戰疫聚力前行”上海青少年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系列直播活動在青春上海B站、微博、東方網同步上線。16:00,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走進直播間,與青年對話,聊生活、談使命。

“路其實一直在那,只要肯努力”

“在醫院,我是老教授級別的,一下進入青春的世界,都不知說什麼好。這次直播讓我瞭解青年的想法,我也知道他們在這次抗疫中做出了很多特別貢獻。”

坐進青春上海B站直播間,張文宏看到了B站首位達到1000萬粉絲的up主“老番茄”、阿爾巴尼亞籍青年志願者陸海燕和青年團幹李揚,線上等待連線對話的還有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90後男護士王冬麟,B站2019百大up主蠟筆和玫琳凱(中國)有限公司團支部組織委員李心悅,另有無數觀看直播的網友。

學生有學生的焦慮。“老番茄”是復旦大學金融學院的研究生,明年即將畢業的他,對學業、就業充滿了焦慮。

張文宏很理解成長中的焦慮,當年他讀研時,也會為是否能考上、畢業後的就業而煩惱。“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焦慮,路其實一直在那,只要肯努力,到了時間路自然就出現了。”

作為一名高中生,陸海燕對未來選擇職業感到一絲困惑,又很好奇張文宏教授為何選擇學醫。

想起自己的青春時代,張文宏笑了,他覺得每個人的選擇和家庭、社會的影響分不開。上世紀80年代,他選擇學醫,是因為大家喜歡從事穩定的職業,醫生又很受尊重。“在考慮未來方向時,要知道自己的特點,能做什麼,內心的驅動力在哪,加上個人努力,會過得開心、幸福。”

作為職業青年,上海建工集團團委副書記、上海市政總院第十設計院黨總支副書記李揚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很多像他一樣的橋樑建築師,奔走在全國各地。作為兩個女兒的父親,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讓他焦慮。

“黑眼圈男神”張文宏也是個大忙人,他用自身經歷告訴青年,按照職業生涯規劃,自己覺得幸福就好。而要平衡家庭,溝通很重要,“溝通沒有技巧,就是堅持兩點——坦白和愛,讓家人明白你要做什麼,容易達成共識。時間是自己的,一定要有意識的控制。”

“青年群體是英雄主義的化身”

王冬麟是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奮鬥了67天。他知道張文宏接觸到很多像他一樣的90後醫護人員,“我很好奇,我們這一代和您這一代人有什麼區別嗎?”

“無畏”,是張文宏脫口而出的詞語,“我覺得這一次,你們的表現比我們更加無畏。”在華山醫院,張文宏看到很多90後將身份證往科室一放,隨時準備讓訂機票出征武漢。“這樣毫不猶豫勇往直前,讓我很敬佩。”

他說,青年群體是社會最富有活力的群體,他們內心天然具備拯救世界的衝動,都是英雄主義的化身。這次疫情給他們一個很好的表達機會,這樣憂國憂民以及勇往直前的決心,詮釋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也讓社會重新認識了青年。

無畏、擔當、有創造力,這是張文宏給90後的“素描圖”。

90後剛開啟奮鬥的人生,張文宏表示,在一個領域內,能做到前10%是卓越,前30%已經比較優秀。在他看來,如果能做到前50%,保持中位水平,自身又是一個正直、誠實的人,與人為善,應該就能收穫美好的人生。

青年如何在團組織帶領下發揮作用?

張文宏表示,各個單位、機構都有團組織,這是青年聚集的地方,團組織要引領青年,首先是思想引領,其次還要讓青年將個人發展和國家發展相結合,將個人的小夢想融入國家大夢想中。

張爸與網友對話

蠟筆:現在如果生病了,比如感冒,是待在家比較好還是去醫院?

張文宏:國內和國外情況不同。若在國內,如今疫情防控非常好,如果是感冒,可以先在家按照感冒症狀處理。當然也要分家庭情況,如果家庭成員是青年夫妻,那風險並不大。如果家裡有老人、孩子,就要早點就醫。下一階段,大家只要做好防護措施,可以出門活動。

網友:高考的時候可以脫口罩嗎?

張文宏:從如今疫情來看,如果高考時,每個座位的左右、前後等都能達到1.5米的距離,不戴口罩的風險也不是最高。但根據國家要求,學校被定為風險等級最高的地方,會採取特別嚴格的措施。對於高考,哪怕保持安全距離,我猜測要求戴口罩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具體還要等2個月後視情況而定,最終以教育部的通知為準。

老番茄:脫髮是90後特別關注的問題,想問如何能防脫髮?

張文宏:脫髮問題和多種因素有關,最關鍵還是壓力大。別看青年在B站挺嗨的,生活上也不愁吃穿,但壓力特別大,希望90後保持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