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封禪嵩山 其遺址即將開建生態文化公園

映象網訊(記者 邱延波 劉少利 通訊員 朱朝峰 武永娜 文/圖)

公元696年,大周皇帝武則天在登封“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武則天的此次封禪活動,改變了歷代帝王封禪泰山的傳統,確認了中嶽嵩山在帝王禮制崇拜中的神聖地位、以及武則天君權神授的合法性。舉行此次封禪活動的大周封祀壇至今留有遺址,2006年,國務院公佈大周封祀壇遺址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0年4月28日,映象網從鄭州市考古研究院瞭解到,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大周封祀壇遺址這一重要文物資源,登封市即將開建大周封祀壇遺址生態文化公園。

大周封祀壇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方案設計鳥瞰圖

大周皇帝武則天祭地的封祀壇遺址,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瞭解,大周封祀壇遺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城西萬羊崗上,壇體建於天冊萬歲元年(公元695年)臘月,是女皇武則天封禪中嶽時行禪少室——祭地之禮的場所遺蹟。

史料記載:武則天於武周萬歲登封元年(公元696年)“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此後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取大功告成之意。此次封禪活動,改變了歷代帝王封禪泰山的傳統,確認了中嶽嵩山在帝王禮制崇拜中的神聖地位、以及武則天君權神授的合法性。該活動還直接導致了中國嶽祭重點由東嶽泰山向中華文明核心區的中心區域中嶽嵩山的轉移,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該壇上圓下方,反映了古人天圓地方觀念。壇前立有武三思撰寫的《大周封祀壇碑記》。記述了武則天率領文武大臣封禪中嶽、禪祭少室大典的盛況。梁王武三思撰文,大書法家薛曜書,楷體,時稱“薛書”,謂宋徽宗瘦金之祖,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封祀壇遺址和唐薛曜書“大周封祀壇碑記”等實物遺存,是唐武周時期封禪中嶽嵩山的實物見證,彌補了史料記載過簡的不足,為武則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資料,對研究唐代和武周時期歷史的演變也具有特殊價值。

大周封祀壇的歷史曾經如此的輝煌,如今的歷史文化價值更是不言而喻。但由於其壇體長期裸露於地表,在漫長的歷史和歲月的侵蝕下,如今的大周封祀壇遺址就像一個快要融化的千年雪人,已經岌岌可危、瀕臨消失,其搶救和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1963年6月20日,大周封祀壇碑記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公佈大周封祀壇遺址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塵封千年的瑰寶揭開面紗,建生態園換新顏回歸視野

2011年,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大周封祀壇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1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發文予以公佈。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大周封祀壇遺址這一重要文物資源,2018年大周封祀壇遺址被鄭州市政府列入生態文化公園建設序列。

2019年6月,登封市文物局特聘請鄭州市考古研究院和登封市嵩陽勘探公司聯合對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和勘探工作,結果令人震驚:該壇壝牆邊長442.5米,壇高64米,總面積195806.25平方米,是北京天壇的8倍。由此可以說,大周封祀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壇。以大周封祀壇為圓心,以 5.5Km為半徑,嵩山太室、少室兩頂峰和中嶽廟基本在圓弧上分佈。大周封祀壇居登封市區中心位置,是視域焦點。

調查結果顯示,大周封祀壇還是我國唯一一座社稷壇和禪地壇兩壇合一的壇。至此,大周封祀壇這一塵封了千年的歷史文化瑰寶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光芒四射、萬眾矚目。

大周封祀壇遺址生態文化公園項目,得到了登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多次召開項目評審會和專題會議,聽取專家彙報,安排和部署公園建設工作。根據相關安排,公園將於6月10日開工建設,8月31日前,除文物本體外的其他部分全部建成開放。

該公園建設項目自身體量大,建設內容複雜,涉及拆遷、土建、建築、景觀、綠化、亮化、智能等多個領域,可謂是時間短、任務重。近日,在登封市領導的多方協調和登封市文化旅遊局的積極推動下,公園建設進展迅速,項目科研、立項、環評等前期手續相繼完成,申請的政府專項債已入國家項目庫待批。

目前,登封市各相關單位正組織工作人員對項目所在區域進行土地丈量、拆遷、劃界、土地流轉、通訊線路遷移等工作。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隨著公園項目建設的逐步推進,大周封祀壇也將穿越千年的歷史,以嶄新的面貌強勢迴歸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