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挑手扒疏河道

肩挑手扒疏河道

王賢美

上世紀 七十年代,每年冬天農閒季節,農村都要組織大量勞動力興修水利、疏通河道,為來年灌溉農田做準備。

一九七六年 十一月初,肥東縣撮鎮區要將縣城以南十幾公里長、河面寬約60米的店埠河拓寬挖深。拓寬後的店埠河河底寬達60米,河面寬為100米,河深好幾米。這是一條貫通肥東縣內灌溉農田的主要水利樞紐,承擔著肥東縣以南十幾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

這是一項浩大工程。區裡將任務分包到每個公社,公社再分包到每個大隊,大隊支書帶領各生產隊長到現場測量、分攤任務。規定每家每戶至少要派一個壯勞動力參加挑河任務,統一借住在挑河附近的村子裡。每天天不亮隊長就吆喝著大家起床。大家懶洋洋地從熱被窩裡爬起來,穿好衣服,就著冷水,簡單地刷刷牙、洗洗臉。炊事員早就把大白菜放點肉星或黃豆放點肉丁的菜,按七、八個人一臉盆的量盛好,米飯可以隨便吃。吃好早飯天剛矇矇亮,大家有的扛著鐵鍬、有的則挑著畚萁浩浩蕩蕩的向工地出發。

社員們正在挑河

由於店埠河是主幹渠,很多年都沒有清淤過,河裡的淤泥有一米多深。開始開挖前,需先要把河裡的淤泥清理乾淨。但爛泥太溼,不好用鐵鍬挖,也不好放到畚萁裡挑,只好用臉盆往上面傳。只見從河底到河岸上排成一條條長龍,河下面王賢彪、王爾勤兩個壯勞力赤著雙腳,在寒冷刺骨的淤泥裡,高挽著褲子,卷著袖子,彎腰撅屁股,用雙手插到爛泥裡捧起爛泥放到臉盆裡,再端起臉盆往上傳遞。幹了好幾天,終於把爛泥全部清理乾淨,就開始挖土、挑土了。


大家用臉盆傳遞爛泥

挑河工地現場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到處紅旗飄飄、迎風招展。“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備荒、為人民”、“農業學大寨”等大橫幅標語隨處可見。每個生產隊都成立了“鐵姑娘突擊隊”、“青年突擊隊”。為了鼓舞士氣,大隊書記把大隊的大批判小分隊調到挑河工地現場彙報表演。演出幾天後,小分隊就地解散,回到各自的生產隊參加挑河。我回到生產隊後,正、副隊長鬧矛盾都回家不管了,幾十個人的工地現場沒有人指揮怎麼行?大隊書記叫我臨時負責。當時,由於人心不齊,出工不出力現象比較普遍,我們生產隊的任務落後其它生產隊一大截。 我把人員重新做了調整,男壯勞動力成立一個小組挖土挑土,瘦小的男勞動力和女勞動力成立二個小組專門挑土。

剛開始挖土時,淤泥下面的土比較鬆軟,挖起來比較省力,壯勞力輪流挖土。越接近河底,土就像石頭一樣越來越硬,鐵鍬根本插不下去、挖不動,就安排4個強壯青年專門挖土。只見他們一隻腳站在鐵鍬的踏板上、身體騰空,利用身體的重量,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鐵鍬才被一點點、慢慢地攢進土裡。儘管戴著手套,但手被磨破的情況還是時常出現。

專門挑土的人也不輕鬆。大家相互接龍,又快又比較省力,不過每一擔不論輕重都要從你的肩膀上壓過。

社員們爭先恐後挑土忙

我由於高中剛畢業,加上身體比較瘦小,也沒有經歷過這麼艱苦的勞動,起初,每擔土壓在肩上,腰都壓彎了,走路都搖搖晃晃,肩膀被扁擔壓的又紅又腫,扁擔一貼上肩膀鑽心地疼,呲著牙,一聲不吭,硬是堅持著。記得第一天挑土,在往上爬坡的時候,由於力氣不夠,未站穩,一不小心連泥帶人滾了下去。每天收工後,往往都是拖著沉重的雙腿回到住地,吃好晚飯簡單洗洗後,躺到床上倒頭就睡,儘管全身痠痛,還是很快呼呼地進入夢鄉。第二天天矇矇亮,我極不情願地、慢吞吞地從被窩裡爬起來,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摸摸已經腫起來的肩膀,一邊穿衣,一邊吆喝著,催促大家趕快起床吃早飯。吃好早飯帶領大家去工地投入戰鬥,經過半個多月的連續奮戰,終於把落後的工程趕了上來。


挑河工地人山人海

整個工程終於如期竣工了。開壩通水的那天,大家拖著疲憊的身軀,帶著簡單的行李和工具,開始返回村子,為來年開春做農活,準備去添置和修理農具了。


作者 王賢美

聯繫電話 15821191210

老王<526457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