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通訊員:宮兆洲、劉晨、王少群)近日,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的當事人在結案後的第一週順利拿到了多年前竣工工程的尾款,一次性解決了他與開發企業之間積累多年的矛盾。
這起案件是因2018年一起建築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而引起的無效合同損失賠償案件,各方當事人在兩年多來歷經了一審、二審、再審、財產保全等多個程序,長久的對峙使當事人之間積怨日深,在支付工程款的判決生效後,各方當事人都不能釋懷。訴訟過程中,各方當事人均拿出了"一戰到底"的"態度",表明了"長期戰鬥"的"決心",一個要另行主張質量問題,一個要再訴返還質保金,雙方之間針鋒相對,互不退讓。
案件開庭時間恰逢疫情,長白縣法院民事庭法官為儘快解決當事人的糾紛,決定使用互聯網法庭審理該案。遠程開庭對於年齡較大的當事人或訴訟代理人是一項新技術,程序操作複雜,證據交換也成為一大問題。為保障庭審順利進行,該院技術人員多次遠程幫助指導當事人安裝調試用於互聯網庭審的雲端程序,開庭當天更是提前調試設備,在庭審過程中全程提供技術保障。庭審結束後,主審法官考慮到雙方積怨已久,為避免當事人因不服判決,而繼續無休止的訴訟,甚至出現不理智糾纏的情形,主審法官決定採取"主審法官——庭長——分管領導"多級做調解的傳統方法開展調解工作。
雖然當事人不在本地,對立情緒很大,調解難度極大,但經過分管領導、庭長、主審法官齊心努力,通過多次遠程與面對面調解,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結案後,不到一週的時間,施工人就順利拿到了開發商給付的最後一筆款,徹底解決了開發商與實際施工人在工程尾款支付、質保金返還、質量問題、無效合同損失等一系列問題,這場曠日持久的糾紛就此消弭。
為給當事人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務,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緊密依託現代信息技術,電子法庭、微法院逐步投入使用,但改變的只是形式,不變的是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