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未來養老的唯一保障

鑑於目前的生育困境和人口結構,我們國家將不可避免地迎接深度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未來,每個人都會面對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就是養老問題,應該如何規劃養老,存多少錢才夠養老?

答案是,對於普通人來講,存多少錢都未必夠。除了極個別的富豪,作為一般工薪階層,不管你找到多少理財工具,其收益都不足以解決養老問題。

為什麼呢?

未來的社會養老服務能力,本質上取決於未來社會的財富生產能力,未來的財富生產能力直接又取決於未來的人口數量和生產效率。而未來的人口數量(可參加生產的年輕人口數量)是不足的,較少的人口生產的財富,去供養較多的人,會出現價格飛漲、通貨膨脹的局面。我們現在假設一下,假如所有中國人現在都不生孩子,那麼等大家都失去勞動能力那一天,社會會是什麼局面呢?所有的物質財物,那些維持生計的食品等,頂多維持2年的存量。然後,就會出現價格失靈的現象,通貨膨脹會達到恐怖的級別,任何一個可以滿足生存的物品的價格都會暴漲,很多物品,即便是加價也難以買到。當然,這種局面斷然不會出現,但是其原理是一樣的。年輕人口的下降,會使得未來出現較多的需求和較少的生產,通貨膨脹和價格高漲的程度將會超過你現在的所有預設。不管什麼理財產品、保險計劃可能都不足以應付這種情況。

實際上,通貨膨脹一直存在並在持續,我們可以通過我們歷年物價的變動,來直觀感受通貨膨脹的速度。比如,在80年代末的萬元戶已經屬於十分富有的團體,而現在要達到當時萬元戶的水準,至少需要1000萬左右。改革開發以來,物質財富雖然增長迅速,但其速度還是落後於貨幣購買力的貶值速度。在80年代,1根冰棍可以只賣5分錢,現在隨便1個冰激淋要賣到4、5元。老一輩的人,掙了一輩子的錢,到最後積攢的錢也就是現在年輕人半年到1年的工資而已。

如下圖,統計局公佈的2008年到2017年的通貨膨脹率。M2增速減去GDP增速,即為通貨膨脹率。

以上,通貨膨脹率只是保守估計,按照該保守估計,物價也大概每3-5年翻一番。

那麼,未來的社會大概率地繼續延續這種通貨膨脹速度。適度通脹是發展經濟的需要,社會及經濟需要保持活力,必須維持適度的通脹水平,讓年輕人多掙到錢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未來社會大概率會一直這樣走下去。當然也不排除惡性通貨膨脹的發生,畢竟現在還處於人口紅利期,當人口紅利結束,年輕人大量減少,通貨膨脹也許會加速。

除通貨膨脹外,另一個影響未來社會養老能力保障水平的是未來社會的生產效率。比如,人工智能的出現,未來是否可以用大量的機器人提供養老保障服務呢?這也是很多人減少生孩子的藉口。

首先,不排除這種可能情況的出現。但是,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仍然基於“馮諾依曼——圖靈機”的體系,本質上仍是算法和窮舉,基於大數據基礎的分析和算力而已,這是一個高度穩定的結構,只能完成結構性的計算任務,其距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遠著呢,未來能否設計出一種新的算法體系,是否能取得這種突破,還不可知(挺難的),人工智能技術不能突破,就不能真正設計出面對複雜應用場景的機器人。

除了人工智能之外,農業的生產技術在近幾十年來,並未出現大的突破(很多自動化、化肥等技術也出現好幾十年了),生產效率並未提高太多。當然,有人可能會說,近10多年來,我們國家農業生產產量和效率確實也提高不少啊!其實,那只是由於我們長期落後,工業化到來後,農業生產領域進行了補課而已。

因此,未來生產效率能否大幅度的提高,還是一個未知問題。

另外,養老服務其本質上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吃飯問題。養老是一個密集型的服務產業,它對人力服務、專業服務要求都比較高,需要大量的人力勞動服務投入和專業能力服務投入,需要衛生、保健、心理、護理等人力投入。而隨著年輕人的減少,老年人的增多,使得養老成本會快速增加,這種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於可以提供服務的年輕人數量減少,使得各類勞動服務供給減少,從而導致價格增加。

這種可怕的場景,一定會出現。我們每個人現在所有的關於養老規劃和養老儲蓄都一定趕不上這種快速的變化。屆時,物品價格上漲,老年人領著勉強維持生計的微薄養老金,體面的養老變成一種奢侈,老年人必須接受子女們的幫助(假如,有幸多幾個子女的話),才能過上還算湊合的老年生活。從某前已經運營的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的價格及上漲速度,我們可以略微窺見一二。

可以說,在未來,唯一能解決養老問題的辦法是趁著現在年輕多生孩子,不管對於國家還是對於個人,這都是應對養老服務的唯一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