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想起了她們

今天港媒評出了一個“內地四大甜心教主”,分別是楊紫、沈月、吳倩和邢菲。


從港媒的報道來看,估計是楊紫新劇熱度太高,他們便趁著熱度做了一個策劃。


但從網友的反應來看,港媒評選出的這四位甜心教主,很多人還是不買賬的。


首先,像評選“XX教主”這樣的事情,本身就是眾口難調。

其次,現在粉絲都想讓自己藝人走實力路線,“XX教主”怕是顯得太片面。

再來,“XX教主”真的是個很久遠的詞了,還有不到半年就2020年,港媒竟然還在評選“XX教主”。

最後一點,但凡是被貼上“XX教主”的明星,一般都會在後面的發展中想盡辦法撕掉這個標籤。這個稱號,對明星來說代表著短暫的滿足感。

對於我這個90後來說,面對“XX教主”這個詞,可以瞬間穿越到十幾年前。

在華語樂壇還興盛,臺灣偶像劇佳作頻出的那個年代,臺媒也是非常愛評選“XX教主”的。


最出名的便是“四大教主”,不知道大家現在再看這個詞是否還有相關記憶。

我也不賣關子了,直接帶著大家回憶吧。

流行教主,蔡依林。


電眼教主,張韶涵。


甜心教主,王心凌。


可愛教主,楊丞琳。


我今天隨便搜了一下,發現“四大教主”竟然還有一個貼吧?當年這麼火的嗎?還是我失憶了?


我小時候一直認為女明星被評選成為“教主”是一個蠻大的褒獎。

“教主”二字賦予了她們可愛、美好的濾鏡,好像這些女明星毫不費力就可以成為很可愛的那一類人。




當然,時隔多年後再看當年被臺媒評選出的“四大教主”,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感的。




可以很肯定的一點是,當年這四位,現在都脫離掉了這個看似有點狹窄的“教主”稱號。

這個“脫離”的過程放在現在看,就很有意思了。

有些人在嘗試做改變的這條路上是很難的。

比如王心凌。

我當年第一次在海報上看到王心凌,會不自覺感嘆“哇,她的睫毛真的好翹好長,她的眼睛像小鹿眼眸一樣好閃”。


一時間,王心凌成為很多女孩子理想中的女生形象。

甜、軟、萌。

這樣一個可兒形象,再唱著“oh baby情話多說一點,想愛你不止一天”。女生把她當做模仿對象,男生把她當做初代小女神。


那些年的王心凌,男女通吃。

所以不管是外型還是所演唱的曲風,王心凌都是最貼合媒體給出“甜心教主”這個稱號的。

很長一段時間裡,王心凌都在走甜美路線,可以說在評選出的“四大教主”中,王心凌最讓人有代入感。


命運很好笑的一點是它的發展路線基本不會按你所想。

後來圍繞在王心凌身邊的新聞估計大家也都有了解。

前男友被大家說是渣男一個,王心凌被大家惋惜不已,絕大多數人都在說她遇人不淑。




同時王心凌也在多次被大家懷疑動了臉,熱搜上了好幾次。


而王心凌在後來的發展中一直想突破之前的甜美路線,可是大家知道,轉型哪有這麼簡單。

一是樂壇低迷,如今已經不是當年小天王小天后頻出的年代。

二是之前的種種新聞讓大家不禁懷疑,王心凌轉型?能行嗎?

事實如大家所想,在王心凌漫長的轉型道路上,一直沒有特別好的作品出現。大家想到王心凌,關鍵詞還是“愛你”、“睫毛彎彎”。


就,沒辦法。這條路子走不通不是她不夠努力,真的就是沒辦法。

從之前的很多采訪中也能看的出來,王心凌也不是一心想要走性感路線的。可是她必須要在個人意願和市場需求上做一個選擇。


王心凌雖然選擇了後者,但是從大眾給出的反饋來看,她不適合。

所以王心凌在兜兜轉轉一圈之後,又重新回到大家熟悉的甜美路線。


不過這和她十幾年前倒是一點也不一樣了。

十幾年前,王心凌就是很單純的“甜”,說句粉絲不愛聽的,可能她本人就是這樣,腦子裡沒有更深層次的想法。

現在,王心凌是在用“甜”和這個世界做交談。我感覺有一種“大家都說這樣不可以,但我卻想試試看到底行不行”的意思。


雖然現在用“甜心教主”來形容王心凌仍舊不違和,可是當我們把她這些年的經歷捋順了再看,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她在《大眠》裡唱到:就讓我陪他戀完這場愛,只求心花終於盛開,就沒有別的期待,等夢完醒來,再去收拾殘骸。


看,這是十幾年前王心凌不會唱的,也不敢唱的歌詞。

即便仍是甜美,也是更強大的那種。

和王心凌一樣在和內心作鬥爭、一路打怪升級的是蔡依林。

蔡依林的蛻變更明顯。

對比王心凌,蔡依林是不回原點的蛻變。

蔡依林在這十幾年裡的變化。

從不太會跳舞,只是傻傻唱情歌的小女生。


變成了唱跳俱佳的小天后。




然後又走到了如今樂壇diva這一步。


從取悅觀眾;


到取悅自己。


能在紛紛擾擾的環境中做出這樣的改變,說句實在話,不是一件易事。

如果說王心凌對待外界的方法是溫柔待之,那蔡依林的方法就是“無所謂啦,我不care~”




你們說我像表情包,那我就把表情包做個合集放在MV裡。



(網絡上流傳的表情包)




(蔡依林《怪美的》MV)


你們說我穿禮服不好看,那我就乾脆好好自黑一把。


(蔡依林出席金曲獎紅毯造型)



(蔡依林《怪美的》MV)


總之,你們所說的,我都照單全收。

這不是妥協,是和自己和解。


從這個對比中能看得出來,蔡依林和王心凌的性格和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相同的是,兩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告別過去。

而當年在偶像劇裡演過各種少女角色的楊丞琳,也已經在很早之前就撕掉了“可愛教主”的標籤。




往淺了說,楊丞琳在某段時間裡剪掉短髮,渴望在形象上更貼近輕熟女。


往深了說,楊丞琳在選劇本上面,不再硬演無知少女這類角色了。

這裡要提到那部很有名的短劇,《荼蘼》。


我一直覺得這部片子可以成為楊丞琳的底氣。

2016年播出的,現在仍有8.6分。


三年前,一個故事多種結局的短劇還是很有圈粉能力的。

“如果你是女主角,你會選擇planA還是planB”是每個人看過之後都會思考的問題。


劇中,楊丞琳完全區別於在偶像劇中的感覺。從我個人來說,楊丞琳在劇中的表現算是驚喜。




在歌曲上,楊丞琳三年前出的《年輪說》基本上也能代表她這幾年的心境。

可能是作詞人吳青峰太過了解她,幾句歌詞就把她的現狀寫得透透的。

看,成長的痕跡

包裹我生命,篆刻我的章印

計算著我,計算著你,過不去的過去

一是嬰兒哭啼,二是學遊戲

三是青春物語,四是碰巧遇見你



張韶涵的成長經歷大家就更熟悉了。

當年她這個“電眼教主”的稱號可謂是叫得響亮。




不管是唱歌還是演戲,無短板。

《隱形的翅膀》是她的“養老保險金”。

《公主小妹》時不時地就會被大家重新想起。


不知道多少明星想擁有張韶涵這樣的待遇。

不過人要想一帆風順,也是真的難。

爆紅時期,因為家裡的矛盾糾紛,張韶涵事業停滯了很長時間。




後來好不容易被大家遺忘掉這一part,又陷入和范瑋琪不和的傳聞中去。


我曾經以為張韶涵的性格和她給人的感覺一樣,小小的、很柔弱的。

沒想到她在經歷了低迷期之後,開始學著和世界說“不”。

面對鍵盤俠:我憑什麼忍你?


被問到是不是有被歌手朋友傷害過,她回:假的人太多。





在《吐槽大會》上說自己不僅天生勵志,還天生要強。


看完上面四位“撕標籤”的過程,不得不說雖然有的時候看著媒體各種亂評挺煩的,但是明星想要撕掉媒體給予的標籤,這個過程還是很爽的。

媒體習慣對明星進行總結歸納,明星習慣對此反駁:我不是這樣的。然後開始做出改變,一步一步找到自己。

今天被港媒選出的這四位“內地甜心教主”,可能已經有人不屑於這過於老套的稱號。

我想說,這樣挺好的。

媒體賦予自己的價值都是假的,自己給自己的價值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