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專注裝備數據智能化,工業互聯網企業「恆力華振」完成千萬元級pre-A輪融資

36氪獲悉,工業互聯網企業「恆力華振」近日宣佈完成千萬元級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達晨創投領投、明照資本跟投,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和進一步商業落地。

恆力華振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武漢,創始團隊是中國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英國先進製造中心博士團隊,對設備機理和人工智能都有較深入的研究和應用經驗。公司瞄準生產過程質量監控市場,為客戶提供裝備數字化和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在10多家世界500強制造企業完成試點與複製。

恆力華振 系統界面

公司CEO劉濤告訴36氪,傳統的設備聯網監控系統往往受到數據不全、系統架構受限、算法泛化能力不強、定製開發價格昂貴等諸多限制,難以規模化做好生產過程質量監控。

針對此,恆力華振的核心思路是通過監控與質量相關的設備來實現質量監控以及工藝的優化。“設備關鍵部件狀態與參數變化會影響產品的質量,而且這類設備往往有跨行業的共通性,這也是我們進行多行業快速複製的優勢之一。”劉濤說,“比如電機、刀具、反應釜這類設備,在機加工製造、精細化工等行業都是重要的設備。”

具體來說,恆力華振開發了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硬件方面包括智能傳感網關係列,該系列網關可以採集分析高頻傳感器數據、主流的協議數據,實時收集分析機加工過程中的設備數據,結合數據集成中間件軟件,一旦設備關鍵部位失效或劣化及參數異常就可預警。

軟件層面,除了執行設備監控任務之外,恆力華振還研發了用於質量工藝管理優化的軟件系統,其核心是結合了設備工況、工業機理、深度學習等規則、機理與智能算法的數據預處理技術,提取更多基礎特徵來表徵質量的生產過程質量監控算法。

網關

“此軟件系統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收集和分析設備數據,再對加工控制系統進行反向控制,最終降低產品不良率。”劉濤說,“此前,工廠在進行工藝優化和調整時,很多操作都十分依靠有經驗的老師傅。我們算法的目的也是將這些老師傅的經驗以數據的形式固化下來,在進行質量優化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根據我們在一些客戶的評估,這一系統可以降低8%左右的綜合成本。”

在系統部署方面,恆力華振提供雲端部署、邊緣部署兩種方式,並提供SAAS應用等可視化手段,及時反饋系統運行情況。

對於此輪投資,達晨業務合夥人迮鈞權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製造業大國,智能製造產業規模不斷增加。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化是國內製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恆力華振從事的裝備數據採集、挖掘、分析、診斷、運維等業務,在國內的市場未來容量或超1000億元。

創業團隊背靠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裝備數字化和智能化行業有10多年的技術和應用積累,專注OT技術,發力設備邊緣智能方向,技術和產品在市場上具備優勢競爭力,已積累包括富士康、漢高、東方電氣、中國航發等500強企業客戶。創始團隊劉濤等幾位博士技術功底深厚、穩重,行業經驗豐富,是國內此領域稀缺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