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產引種及其注意事項?復產後非瘟防控要點?

復產引進後備種豬或育肥仔豬,要從豬的來源、運輸路線和豬群健康狀況的監測等三方面進行嚴格的控制。對引入的豬隻(尤其是後備種豬)進行調查,要求供應豬隻的豬場檢測均為陰性。對途徑區域、運輸時間、臨時停靠點、途經路線、備用路線、人員安排等進行規劃,原則推薦就近引種,減少運輸距離,運輸途中儘量不停車、不進入服務區,繞過疫區及存在汙染的風險點。豬隻在進入生產區前共進行3次非洲豬瘟抗原檢測,分別為引入前、進隔離舍1周後和轉生產區前,三次檢測非洲豬瘟病原均為陰性,才可開始豬場正常復產運營。

至少提前三個月做好復產引種計劃。引種最好集中於一個種豬企業或一個種豬場,引種來源越單一越好。要對引種場進行重點豬病疫病檢測、周圍疫情調查。要求引種場提供該場免疫程序、藥物保健程序。

儘量選擇本地區、本省引種,儘量不跨省區引種。避免跨越多個地區、多個省引種。

堅決不從非瘟疫區(所在地區、市)引種。已經解除非瘟疫情封鎖的疫區,必須兩個非瘟病毒潛伏期以上(46天以上)才能引種。

引種前對擬引種場進行非瘟、豬瘟、偽狂犬、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病等重大疫病進行檢測。需要第三方的豬病實驗室檢測,採血樣必須有本場派去引種的人參與。

規劃好引種運輸路線,用專業運輸車,派專業獸醫押運。最好委託專業運豬物流公司負責,並簽定運輸途中非瘟防控協議書。

後備種豬進場後先在隔離舍或後備豬舍飼養45天,檢測無非瘟後再轉入配種舍。隔離舍或後備豬舍豬群飼養必須專人全封閉飼養、管理。

復產後非瘟防控要點

復產後,從非洲豬瘟防控三要素即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豬群出發,進行4V天網防非。4V天網防非立足於豬場生產實際,把防非分為豬場門戶管理,豬場環境欄舍管理、豬群免疫力管理及體內抑殺病毒,其中豬場門戶指的是豬場門戶以外的範圍,豬場環境欄舍指的是豬場門戶內環境,及豬舍,涵蓋了生活區,生產區的過道、環境及豬舍。豬場門戶管理,豬場環境欄舍管理都屬於生物安全即切斷傳播範疇。豬群免疫力管理屬於保護易感動物範疇,體內抑殺病毒直接作用於病原體,隸屬於廣義的控制傳染源範疇。

阻斷傳播途徑主要是搞好生物安全,把好豬場大門、生產線大門、豬場出豬臺;保護易感豬群主要是提高豬群健康度、抗病能力,管好豬的嘴。生物安全最重要,但不能完全依賴於生物安全。非瘟下,規模豬場非瘟防控更要採取綜合防制措施,完善非瘟防控系統工程: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提高豬舍環境控制水平,提高飼料營養水平,提高動物保健水平,提高豬病綜合防制水平,提高自動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定期進行生物安全評估,建議復產後半年內1個月進行1次。定期檢測,重點採樣:豬群、豬欄、趕豬道、出豬臺、飼料、用水。豬場沖洗用水尤其是豬群飲用水的非瘟檢測,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檢測頻率適當提高一些,建議復產後1個月內每週採樣檢測1次,之後每月1次,本地區非瘟疫情穩定後,1個季度1次。

及時瞭解周邊豬場及養戶疫情;協助當地政府或主動為周邊豬場及養戶定期檢測,復產前,必須間隔1周檢測2次;復產後,1個月內必須間隔2周檢測2次。

完善規模豬場生物安全制度、措施、方案,重點抓好豬場大門、生產線大門、出豬臺的生物安全工作。注重細節,狠抓執行力。設置執行力很強的專職獸醫為豬場非瘟防控督查員。

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非瘟防控難點問題:防野豬、防蜱、防鳥、防蚊蠅、防鼠、防貓狗等。

復產豬場建立預警機制。從非洲豬瘟防控意識的建立、生物安全監控、病原監測和臨床監測等四個方面進行綜合防控。豬場需對員工進行系統、規範的培訓,提高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防控意識,始終把生物安全防控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