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挑食”可不行

精神食糧過剩的時代,你卻“營養不良”。

你可能會覺得,你每天攝入的信息足夠多。


其實不然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只要是網絡覆蓋到的區域,幾乎沒有人會處於信息閉塞的“飢餓”狀態;然而,就好比你每天雖然吃得很飽,卻出現了膳食不均衡缺乏維生素一樣;每天獲取到了那麼多信息卻無絲毫增益甚至認知水平還略有鈍化呢?答案便是你“挑食”了!

個體就對於信息有偏好,這本來並無大礙;因為在過去,你要通過各種方式去獲得你想要看到的內容,在搜索的過程中,你自然而然就會接觸到一些其他信息,用以豐富自身,況且搜索尋找信息本身便是一項複雜信息處理的過程;但現在不一樣了,軟件會根據你的偏好,主動為你送上“可口”的內容,千人千面的購物平臺、“善解人意”的短視頻平臺都使用了基於算法的內推送。出於商業考量,這也無可厚非,而你的“維生素缺乏症”由此開始。

上癮與僵化

你說停,就能停得下來?

挑食偷懶又何妨

“維生素缺乏症”並非終點,久而久之,每天“進食”的都是“奶頭樂”類型的信息,他們是經過精細加工,不需要你的大腦進行復雜處理,就可以獲得愉悅的體驗,正所謂“能躺著就把事兒辦了,誰還會站起來?”;它們霸佔你的時間,讓你沉浸於軟件環境當中,向你投放廣告、誘導消費、鼓動點贊評論轉發等,而你樂此不疲。如果說僅作為短暫放鬆來說,確也尚可,可就像“小賭怡情,大賭傷身”一樣,又有幾人能做到點到為止呢?大腦長期得不到鍛鍊,思維必然僵化,就好比身體病發了糖尿病、腰間盤突出這類病症一樣。但不同的是,身體的病是伴隨著疼痛;思維僵化則像是含笑半步癲,送你一路不知不覺的“含笑九泉”。


運行起來越來越卡頓

思維僵化的後果

人與人之間溝通,每次信息傳遞都包含這兩層內容,即邏輯性內容

與情緒性內容,只不過根據不同情況,強弱佔比各不相同罷了。而僵化掉的思維且不說在後續知識獲取方面慢人一步,在溝通中也更“喜歡”獲取相對簡單、直接,誇張,總之利於應急反饋系統發揮作用的信息。逐步弱化溝通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前些年標題黨氾濫成災的原因。

試想一個場景,一對情侶吵架,男方對女方說:“有理不在聲高!”這句話的邏輯性內容是“我希望你現在安靜下來”,誰知此時女方卻驚愕對著男方說道:“你竟然敢兇我!”


上述是一個極端例子,只為便於理解。畢竟在情緒失控的狀態下誰都會喪失掉自己平時具備的一部分能力。


與此同時,由於獲取信息的類型單一,新信息之間無法進行印證,知識面進一步窄化,時間一長,必然觀點也會變得偏激,固執己見。容不得一件事情背後具有複雜的因素,會傾向默認所有事情一定存在一個簡單明瞭的因果關聯,喜歡用充斥情緒內容淹沒邏輯內容。網絡槓精便是這樣一群人,請理解一下他們吧,他們是真的病入膏肓而不自知。(關於槓精我會單獨再寫一篇)

再以職場現象舉例

在招聘信息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那些“具有跨部門協同能力”、“具備優秀的溝通能力”之類的要求,當然大部分情況,是因為錄入信息的人“人云亦云”覺得是個崗位就應該需要這樣的素質,但是愛琢磨的我就在思考,按理來說,兩個智商情商處於及格水平的人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協作,為什麼非要滿分的呢。

實際情況是,每個職場人,都會遇到一些罹患“糖尿病”的領導,還有“腰間盤突出”的同事。

那麼,你現在理解那些招聘要求了嗎?

你品...你細品......

病灶已知,藥方和在?

性價比極高的“醫保藥”便是堅持閱讀


閱讀,實際上是一個綜合底層能力調動。

當你腦海中信息太少,存貨不夠,你的表達就會遇到問題。

無法流暢表達,溝通也會變成難題。

與此同時,腦子裡長期攝入的複雜信息太少,處理信息的能力就會不足。

長此以往就會欠缺邏輯, 理解能力下降。

閱讀本身就是在處理、理解信息,當理解能力不夠時,記憶力就會下降。

綜上所述,閱讀是表達力、溝通力、理解力、思維邏輯和記憶力的綜合能力鍛鍊。

說了這麼多竟是老生常談?


沒錯,只要是正確的話,重複幾遍都不為過。

也許你現在還沒有體會,因為你正當盛年,亦或是職場生涯順風順水。

建議你去搜一搜老年當人上當受騙的消息,其中受害者不乏他們那個年代的佼佼者。

那為何如此拙劣的騙局能夠成功?

退休的老年人,沒了世俗功利的捆綁,便可肆無忌憚得忽略那些“微量元素”(自己不愛關注的信息);

再去搜一搜這些年變老的“壞人”們,為什麼他們那樣的糟糕?

狂妄固執,無法無天,公理人情盡皆不顧,甚至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同樣的道理,年輕時或許社會還會強迫塞給他們一些“微量元素”

退休之後,身處社會的邊緣,自己“躲進小樓成一統”,久而久之,自我行為準則演變為世間絕對真理。

再與世俗社會發生接觸,難免會“火花四濺”。

沒關係,你大可以繼續“挑食”。

遲早,你也會加入到那個行列。

一個,你曾經鄙夷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