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鄉村之土洛坊村,一起來看看

土洛坊村

在巍巍的華山腳下,滔滔的謂水河畔,有一個美麗的村莊一一土洛坊。自古至今流傳著神韻無窮的“望嶽"八景:

烈女雙碑光明顯,

錦繡桑園在城南。

結鉤井上洗衣衫,

祖師佛廟渭河邊。

東西大路人不斷,

西門煙霧緊相連。

長澗河畔柳色秀,

依河望嶽古渡船。

這裡宛如世外桃園,耐人尋味。道出了一個個神話傳說的故事。

(為了故事完整,我走村入戶,多次採訪黨恩亞、田天民等老人及岳廟辦幹部趙軍同志。)

一、由來

古人曰:傳說終歸傳說,但神韻無窮。相傳,很早以前。三月十五那天,空中忽然一聲巨響,傾刻,陰雲密佈,電閃雷鳴,緊接著刷刷瓢潑大雨,整整下了幾天幾夜。山洪爆發,平地翻起白浪,滿山遍野的洪水,呑噬了村舍田園,到處成了一片汪洋澤國。逃難百姓怒氣沖天,驚動了管理華山的雲華夫人,雲華夫人乃王西母之女,她掐指一算,知道天上有人闖了大禍,她急忙上天向玉帝奏明此事,主動請求下凡為民排患解憂。雲華夫人奉旨來到華山,看見遍地洪水,急得從頭上拔下金簪朝下扔去,金簪化做了一條長劍,帶著洪波朝北流去,霎時間洪水好像得到了命令,跟著長劍一直流到謂河,貫入黃河,歸入大海。水流過的地方就成了一條河,老百姓為了紀念金簪變長劍的魅力,把這條河流稱為“長劍河"。

且說,雲華夫人見洪水已歸河槽而去,神靈愛心無限,急忙收了金簪按落雲頭。乘丹鳳,駕祥雲,引領兩位仙女化作道姑來到人間,一邊救災,一邊行醫行善。就在這時從長劍河裡飄出一條小木船,順流疾馳而下,救命聲由遠而近傳來。正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說是遲,那是快,兩位仙女奮不顧身,縹緲河中,緊緊抓著小木船兩個角直升天空,又平平的降落在一片開闊的士地上。你說奇也不奇?仙女救起的人名叫田仁,田義,是兄弟倆,發水時被父母推上小木船,眼見著父母被洪水捲走,無奈的他們不知怎麼被水流衝到了這條河裡。這時侯,仙女賽花和蘭花看著自已救起的兄弟倆,長像俊秀,再加氣質不凡。頓生愛慕之心,只覺得臉上熱乎乎的,砰然心動。

話說,二位仙女本是雲華夫人有意點化,有意成全他們天地之合,喜結良緣。從此,在這溫暖的土地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間生活,世代繁衍生息,並創造了田氏文化。後人為了紀念神話傳奇的歷史,把落土的地方,叫做“土落坊"。因“落與洛"是同音,故今為土洛坊。

土洛坊的“土橋",與皇家有關。到了明萬曆年間,村裡出了一位田皇后一一阿姣,因此名揚天下。且說,田皇后入宮後,時刻不忘養育之恩,想起了家鄉“長劍河"上無橋往事。一下子,燃起為家鄉造福的願望,浱宮人回鄉就地取材,用兩岸翠柳打樁,柳樹生根後,橋變得更為堅固,就這樣一座便民的柳橋建設了。後來百姓在上面墊了厚厚一層黃土,就成了“土橋"。土橋經歷了千百年歷史,又建成了木橋。解放後,人民政府又砌成五眼石橋,二十世紀,建成現代的鋼筋水泥橋,宏偉壯觀,日夜車來人往,熙熙攘攘,一派繁華景象。大橋已成為庫區農副產品遠銷天南地北的大動脈。

二、傳奇

2020年,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我和梁軍治老人,沿著渭河大堤,慢步西行。堤岸上,桃花、杏花盛開,松柏翠柳微風相伴,不知不覺來到了土洛村。恰好老書記田爭奇,熱情相迎,一邊讓座,一邊叫老伴沏茶招待。我們在閒談中,田書記笑容滿面風趣幽黙地講述了該村人文歷史故事,使我們陶醉在喜悅之中……

說起美,只有新農村建設家園一一最美麗!如今土洛坊村,人人尊老愛幼,家家和諧幸福,有說不完的快樂,道不盡的美德。勤勞、善良、純樸的土洛坊人,在黨支部村委會領導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當我們走進土洛坊村,才知道這片世外桃源,近百年來就是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誕生地,至今流傳著許許多多奇聞軼事,扣人心絃,引人入勝。

這地方太神奇了,遠近聞名。民國三十七年(1948)春,華陰縣地下黨組織確定趙居賢、趙再光負責縣東各鄉鎮組織發展工作。從此,使華陰東北,東南地下黨的組織有了新的發展。為華陰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

解放後,張百忍同志,在農業合作化期間,熱忠於工作,奮發圖強,領導百姓們從初級社轉入高級社,成績優異。1958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農業模範"稱號。還有華陰迷胡老藝人“段村郭羅土洛坊長河"火遍了秦川大地。家鄉人才輩出,枚不勝舉。(源於縣誌)

雖然經過一段大遷徙,土洛坊舊貌換新顏歷歷在目。1991年正月,春光明媚,晴空萬里,一架直升機,從天而降……

頓時, 引起十里八鄉的百姓,從四面八方匯聚在庫區美麗的土洛坊大地上,人山人海,人挨人,人擠人,寸步難行,熱烈的歡呼聲、歌唱聲響徹雲宵。這時,陝西省副省長王雙錫陪同中央水利部黃委一行視察三門峽庫區移民工作。領導走出機艙,揮手致意,在機場熱情洋溢地講話,句句觸動人民的心聲……場面十分浩蕩壯觀。

一瞬間,民間沸騰了,秦東大地為之震撼。從此,庫區群眾掀起了“自力更生,重建美麗家園"的宏偉藍圖。

再說,2018年6月13日《渭南市召開全市(11個縣市)防汛抗洪救災演練》大會,在華陰市土洛坊村頭拉開帷幕。

怎能忘啊,渭河大堤,長澗河兩岸,非常浩蕩壯觀。拼博奮鬥,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為人民防汛而戰鬥。現場十分壯觀,紅旗如海歌如潮。土洛坊村頭,車水馬龍,人山人海,6千名勇士參戰,正是人民力量的魅力。有幹部、有群眾、有解放軍、還有醫務人員。他們以身作則,村民密切配合,在陝西省防汛部副主任楊敏哲指導下,渭南市常委宣傳部長王玉娥一聲命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神速開展抗洪救災,扶老助幼散離……喝命三山五嶽開道,我來啦!圓滿的結束戰鬥,又譜寫了新的傳奇。

回首望,淋漓盡致的人間仙境。南依奇險峻秀的華山,北臨滔滔的渭水環抱,這裡山美、水美、人更美!因此,2019年12月被授予“陝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稱號。

結束了採訪,田書記特意贈送“建設新農村的圖片",以表誠意。我相信,春暖,就是花開時,土洛坊將會更加美好!

“德澤傳千古,美麗流芳年。"

( 口述、攝影:田爭奇 收集整理:梁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