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小”農場四季瓜果飄香助脫貧

農場一角。

桑葚採摘。

紅心獼猴桃園。

紅網時刻常德4月20日訊(通訊員 汪盛前 楊群康)春和日麗,生機盎然。“疫”後的農村更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走進位於十九峰山北石門二都街道衛星社區的秋蘭農場,筆直寬闊的水泥道和縱橫交錯的灌水渠,讓人視野開闊。溝渠潺潺地流水滋潤著農場果園樹木,四處蛙聲一片,塘裡魚遊蝦跳,大棚裡一串串紅透的草莓向遊客“點頭微笑”,密網罩著的桑葚園裡,熟透的黑桑葚也在向遊客“招手”,蜜蜂在花間飛舞,鳥兒在果園上空盤旋,和著遊客的歡聲笑語,奏著現代農業的和諧交響曲。

該農場於2013年創建,當時處於縣城與農村的結合部,現行政區劃為二都街道辦。農場有流轉土地1148畝,農場成員先後投入資金1050.8萬元。農場主要從事蔬菜、瓜果、水產養殖及珍貴苗木水果栽培和銷售。以實現農業現代化、規模化、機械化、高效化經營為目標,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閒、採摘遊、垂釣、果蔬種植、勞動體驗等項目,是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年可創產值130萬元,周邊受益群眾574戶208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34戶120人。

農場在從事水稻、油菜、蔬菜的生產和銷售的同時,積極向高效觀光農業轉型。基本做到了一年四季,瓜果飄香。草莓、倫晚臍橙、黑桑葚、葡萄、西瓜、香瓜、脆李、黃桃、梨子、紅心獼猴桃、紅心火龍果等十多個優質瓜果品種輪番上市。成熟旺季,平均每天吸引來自周邊縣城中小學生及來夾山風景區遊客三千多人來此田園觀光,參與採摘體驗,拉動了石門鄉村旅遊。

“農場與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關係,優先流轉土地、優先收購產品、優先聘用、優先培訓。”農場法人宋文化介紹,“我們農場平均每天可聘用當地15人參與疏、果園勞動,一年給農民的土地流轉金達40多萬元,勞務費達50多萬元。”衛星社區4組居民何柏枝告訴筆者:“土地流轉了,農場經營得比我們好,不僅有土地流轉的錢,俺就幫農場搞事,一個月搞得一千多塊錢,離屋離得近,屋裡也照管得好。”

“發展現代生態觀光農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我們將進一步創新,向智慧農業的目標邁進。”談到秋蘭農場的發展願景,80後的農場負責人萬平信心滿滿。

【來源:紅網常德站】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