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治村”真有“招”——記重慶市先進城鄉社區組織安富街道通安村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蔣海粒

繼獲得農業部信息進村入戶試驗點、重慶市民主法治示範村、重慶市生態文明示範村等榮譽稱號後,今年,安富街道通安村又摘一個頭銜——重慶市先進城鄉社區組織。

通安村憑藉什麼優勢屢獲殊榮?記者走進該村探訪答案。

網格管理:服務群眾更精細

通安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2400餘戶7024人,幅員面積6.2平方公里。

雖只是個村,但交通條件讓人豔羨,不僅成渝公路、成渝鐵路穿境而過,即將建成的潼榮高速公路互通和服務區也設在這裡。

借力便利交通,該村開展“網格化管理”,劃分14個網格小組,組織志願者隊伍通過理論講堂、院壩會、壩壩電影等形式開展政策宣講,並邀請各領域專家走進院壩,為基層群眾的問題“坐診把脈”。

受疫情影響,各種現場活動暫停,但有一個項目運行依然如火如荼:“在村頭”電商平臺。

“唐婆婆,您的雞蛋收到了,我回去就掛上‘在村頭’。”3月9日,大學生村官王圓元走在5社道路上,一如既往幫村民賣農產品。同時,兩名本土人才也在3社奔走著,他們當天共收到180個土雞蛋。

“在村頭”電商平臺從通安村起步,是農業部“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目前平臺在全國擁有600多個站點。該村結合“在村頭”電商平臺發源地的優勢,積極幫助村民銷售農特產品。

雖然幫忙銷售的服務一直沒間斷過,但在疫情期間,村裡的工作人員走得比以往更勤些。

“我們目前主要銷售雞蛋、草莓、兔和鴨等。”村黨總支書記鄧躍虎介紹,得益於“在村頭”一號店的信譽度,該村的物品在電商平臺不愁銷,為村民及時“回籠資金”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渠道。同時,通過平臺開展黨務村務工作,架起了和群眾溝通的又一座橋樑。

除了幫忙賣,疫情期間,該村工作人員還多了個“活路”。

“2月份,村裡有幾家隔離觀察戶,因為不能外出,所以他們的生活用品,都由我們採購。”鄧躍虎說,其中一戶養殖了200只鴨,得知情況後,他組織人員購買了50公斤飼料送上門。

及時發現問題、切實服務到位,“網格化管理”幫了大忙。此外,該村9個院落還落實了3名村民帶頭自治,進一步填補了服務空白。

院落議事:大事小事全解決

村民自治,是該村的一大特色。

4月4日,記者走進10社的三崇堂院落,映入眼簾的是整潔的道路、寬敞的院壩,健身設施、休息椅靜置其中,明亮的路燈隨處可見,家家戶戶門前庭後整潔如一。時下花開正豔,把整個院落點綴得春意盎然。

“最近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疫情未結束,一定不要扎堆。”院落裡的合作社工作室內,公益崗位工作人員陳燕正與村民拉家常。

在該村支持下,三崇堂院落於2016年成立合作社、選舉理事會、建立院落議事制度,陳燕便是5名理事人之一。不管是家庭矛盾鄰里爭端,還是集體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治理,統統擺上檯面,形成小事理事調解,大事民主決議。

自院落議事制度運行後,為了凝心聚力,院落每年自籌資金開展農民運動會和春節年會,唯獨今年碰了壁。

年前,在理事會的組織下,活動資金、物品萬事俱備,全院53戶200餘人都盼著大年初一熱鬧一番。然而疫情突如其來,除夕當晚,5名理事會成員緊急“碰頭”,通過微信群臨時召開“線上大會”。

“出了錢吃不到不是白損失了?”“籌集的資金會原封不動退還給大家。”“疫情真有那麼嚴重嗎?”“健康最重要,任何風險我們都不能冒。”經過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討論,活動正式叫停,整個過程毫不拖泥帶水,更沒引起民怨。

“這是村民自治的優勢。”陳燕笑著說,“自己同意的事項,在執行時自覺性、積極性要高得多。”

院落議事不僅解決了大小事,還帶來不少福利。

去年5月,經過議事程序,院落籌集1680元資金,捐贈給萬靈鎮修建路燈。誰知一家愛心企業知道院落的義舉後非常感動,為院落捐贈了10餘盞路燈,讓該村9社村民也跟著受惠。

“託制度的福,鄰里和諧,環境優美,如今天黑也能外出散步了。”在三崇堂院落居住了50餘年的村民黃興珍談及此事,喜上眉梢。

勇於創新:更多舉措在路上

近年來,通安村勇於創新,積極開展基層社會治理,搭建並不斷完善治理體系,通過“三治”融合,實現“德治”“法治”“自治”互融互通,打造幸福通安。

其中,該村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隊伍的作用,開設理論課堂、德法講堂、三農講堂、電商講堂和陶藝講堂,打造“築夢通安”人才展廳和“三崇堂院史館”,作為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

開展習近平扶貧論述學習活動、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活動、返鄉成功人士座談會、果樹種植培訓活動等,在推動基層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績。

當前,新一輪工作已箭在弦上:安三公路改擴建工程復工,3.5米寬的道路將擴為5.5米寬的旅遊公路,預計今年7月完工;327戶農房提升工程納入日程,將對屋簷、院壩、門窗、廁所等方面進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