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窖父特曲獨特的釀造工藝

窖父特曲傳承於1553傳統古法釀製技藝,一直堅守品質為核心,至今已有466年的釀酒歷史,祖傳百年老窖糟老酒香,自然存釀上萬種有益菌,釀出的酒進口甘美、滋味醇厚而濃郁。

中國窖父賴高淮四百餘年的釀酒傳統古法釀製技藝現已傳承十五代人,師徒相承,口口相述,傳承至今。而窖父特曲更是以百年的品質,致敬百年的歲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窖父特曲的釀造工藝:

窖父特曲由賴高淮大師選用優質糯高梁、大米、糯米、小麥四種糧食,以“包包曲”為動力,經過陳年老窖長達90天的雙輪底工藝發酵,摘取特級優質酒段,麻壇存放至少十年,精心勾調釀製而成。整個釀製過程近200道工序,三大工藝流程:制曲、釀酒、勾調。風格是經典的純糧濃香口感,各味協調,恰到好處;香氣悠久、滋味醇厚、進口甘美、入喉淨爽。

窖父特曲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流程

原酒釀造的工藝流程為:高粱→高粱粉碎→挖糟→糟醅拌糧→糟醅拌糠→糟醅上甑→蒸酒蒸糧→摘酒→糟醅出甑→糟醅攤晾→糟醅拌曲藥→糟醅入窖→封窖發酵→開窖鑑定→糟醅滴黃水→起運母糟→堆砌母糟→挖糟。

工藝流程說明

1.原料處理

窖父特曲選用產於川南優質有機糯紅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籽粒飽滿、成熟、乾淨、澱粉含量高。原料高粱先進行粉碎,目的是使顆粒澱粉暴露出來,增加原料表面積,有利於澱粉顆粒的吸水膨脹和蒸煮糊化,糖化時增加與酶的接觸,為糖化發酵創造良好的條件。由於濃香型酒採用續渣法工藝,原料要經過多次發酵,不必粉碎過細。

採用高溫曲作為糖化發酵劑,要求曲塊質硬、內部乾燥並富有濃郁的曲香味,曲塊斷面整齊,邊皮薄。在固體白酒發酵中,稻殼是優良的填充劑和疏鬆劑,要求稻殼新鮮乾燥,呈金黃色,不帶黴爛味。為除去稻殼中的異雜味和有害物質,要求預先把稻殼清蒸30分鐘,出甑晾乾,備用。

2.出窖

採用經多次循環發酵的酒醅(母糟、老糟)進行配料,人們把這種糟稱為“萬年糟”。起糟出窖時,先將黃水抽盡,這種操作稱為“滴窖降酸”和“滴窖降水”。除去窖皮泥,起出面糟,再起糧糟(母糟)。在起母糟之前,堆糟壩要徹底清掃乾淨,以免母糟受到汙染。

3.配料、拌和

配料主要控制糧醅比和糧糠比,蒸糧要控制糧曲比。配料時要加入較多的母糟,調節酸度和澱粉濃度,增加母糟的發酵輪次,使殘餘澱粉充分利用,使酒醅更多的接觸窖泥,多產生香味物質。

配料要做到“穩、準、細、淨”。對原料用量、配醅加糠的數量比例等要嚴格控制,並根據原料性質、氣候條件進行必要的調節,儘量保證發酵的穩定。

4.蒸酒蒸糧

“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可見蒸餾對於白酒十分重要。蒸餾的目的一方面使成熟的酒醅中的酒精成分、香味物質等揮發、濃縮、提取出來,另一方面把雜質排除出去,得到成品酒。

濃香型酒蒸餾採用混蒸混燒,原料的蒸煮和酒的蒸餾在甑桶內同時進行,一般先蒸麵糟、後蒸糧糟。蒸餾時要中溫流酒,然後加大火力蒸糧,以促進原料澱粉糊化。在蒸酒過程中,原料和酒醅都受到滅菌處理,並把糧香也蒸入成品酒內。

出酒處

新蒸餾出的原酒,酒體處於一種“極陽狀態”,必須經過漫長的貯存與陳釀,以削弱酒體的陽剛之氣。窖父天然地下藏酒洞山水相依,洞內自然融通、靜謐清涼,極好的保存了酒的品質,可藏萬噸老酒,常年恆溫恆溼。

窖父洞藏館的陶壇陳釀

儲存一段時間待酒質達到穩定,進行酒的勾調,用味道、性質、批次、年份不同發酵的特級酒段,以酒克酒,以酒調酒,取長補短,各種味道協調,成為一味好酒,這是窖父特曲純糧口感形成統一風格必備工序。

5.打量水、攤晾、撒曲

根據發酵基本原理,糊化以後的澱粉物質,必須在充分吸水以後才能被酶作用,轉化生成可發酵性糖,再由糖轉化生成酒精。因此糧糟蒸餾後,需立即加入85℃以上的熱水,這一操作稱為“打量水”。

攤晾可使出甑的糧糟迅速降低溫度,揮發部分酸分和表面的水分,吸入新鮮空氣,為入窖發酵創造條件。攤涼後的糧糟應加入適量大麴粉,提供發酵微生物。撒曲後要翻拌均勻,才能入窖發酵。

6.封窖發酵

面糟入窖踩緊後,可在面糟表面覆蓋4~6cm的封窖泥。封窖泥是用優質黃泥和它的窖皮泥踩柔和熟而成的。因發酵酒醅下沉而使封窖泥出現裂縫,應及時抹嚴,直到定型不裂為止,再在泥上蓋層塑料薄膜,膜上覆蓋泥沙,以便隔熱保溫,並防止窖泥乾裂。

窖父特曲能有如此的高品質,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適宜的氣候、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北緯28°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優質的原材料。更為重要的是賴族傳承了幾百年的白酒釀造技藝,才成就了窖父特曲百年濃香技藝傳承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