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不黑的包青天,戲臺上的包拯卻是黑臉呢?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隨著電視劇《包青天》的熱播,那個面色漆黑、額頭長著一個小月牙的黑臉包公形象便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不僅如此,在鄉間包公廟裡供奉的包公,以及在戲臺上看到的包公形象,一張張包公的臉都是黑的,於是“黑臉包公”便在我們的腦海裡定了型,然而,歷史上的包青天真的就是一個皮膚黝黑的人嗎?其實現實並不是這樣,真實的包拯長得並不黑。

自古以來,我們在觀看有關包青天的影視作品的時候,都會看到一個黑臉的形象,但據史料記載,包青天的面色雖然稱不上白面書生,但也沒有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如此之黑,在包公祠的石碑上有一幅包公的畫像,上面的包公是白臉形象,眉清目秀。那麼,老百姓為什麼把包公扮成黑臉呢?這個原因有二:

1、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常年在田間耕作,風吹、雨淋、日曬,他們的皮膚都是黑的。只有不勞而獲的地主和官吏整天躲在屋裡養尊處優,剝削農民,臉才是白的。黑,代表勞動者;白,代表剝削者。包公雖不是勞動人民,但他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所以人民認為他是自己人,就把他打扮成黑臉包公了。

2、這樣刻畫也是為了與影視作品中的白臉奸臣形象進行鮮明的區分,黑色莊重,具有很強的威懾力,從而突出包公的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正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