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讓孩子自信的父母,不要用壓力澆滅孩子成長的信心

本文由小周聊孩子原創首發,禁止轉載

大家好,我是小周,很高興和大家見面。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是最有用的爸爸媽媽,可是現實情況是,許多爸爸媽媽也會犯錯。那麼到底什麼樣的爸爸媽媽才是最有用的爸爸媽媽?首先,能給孩子帶來自信的爸爸媽媽就是有用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要看到孩子的努力,每天鼓勵一點點,讓孩子逐漸自信起來。爸爸媽媽沒必要對孩子求全責備,處處要求完美。你要關注孩子努力的過程,要經常稱讚和鼓勵他的行動,這比盯著結果看更重要。

我家新搬來的鄰居小女孩悠悠很聰明,但不是一個自信的小女孩。那次她來我家找她媽媽,一進門就歡呼雀躍。“媽媽,我考了90分耶!”她媽媽絲毫不驚訝,慢條斯理地說道:“哦,那你可以考滿分的,肯定又是粗心了。”悠悠燦爛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失望。我瞬間明白了悠悠為什麼不自信了!

我對悠悠媽一下子有了看法,她是一邊抱怨孩子沒自信、不自律,一邊又在扮演孩子的自信“殺手”!自信是自律的基礎,一個孩子自信了,他才更樂意管理自己,在這種自我管理的過程中,他的條理性也會不斷提升。而一個不自信的孩子,縱然再聰明,因為缺失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他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會降低,久而久之,條理性也會差一些。

你的認可、你的鼓勵,就是孩子不斷奮進的動力。每天鼓勵一點點,比如:“孩子,聽老師說你這幾天總是第一個到教室,真不錯。”“你看,你寫的字比之前好了不少耶!”“你能幫朋友提高學習,而且一點私心都沒有,這真讓我感到驕傲!”“你總是和自己比較,而不是和別的孩子比,媽媽覺得寶貝長大了。”“這方法,我都沒想到的!你一個孩子家,竟然能想到!”這一點點看似平淡的鼓勵,卻能夠幫孩子找到自信心。他的自律性和條理性也會在自信的基礎上一點點構建。

需要提醒爸爸媽媽的一點是,誇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具體化。爸爸媽媽不要說“孩子,你真棒!”“你真好!”之類模糊的語言,這些語言屬於無效的鼓勵語。孩子聽多了,就會覺得爸爸媽媽好矯情,淨說些套話。當然,有的孩子聽了此類模糊語,也變得飄飄然起來,但他並沒有開始變得自信,而是有點小狂妄了。還有,爸爸媽媽的鼓勵不應誇大,次數不宜太多。爸爸媽媽在鼓勵孩子的時候,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能隨意誇大。有的爸爸媽媽知道誇孩子好處多多,就把本來沒有的事,或者一點小事,渲染得特別大,這會讓孩子驕傲的。還有的爸爸媽媽,乾脆將稱讚作為口頭禪,心想這還是不錯的教育手段,殊不知,你鼓勵次數多了,開口閉口都是孩子的優點,孩子聽久了,耳朵也會起繭。這樣,不但不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反而有可能會削弱他的自信心,使鼓勵失去了自身價值。

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能做好爸爸、好媽媽,但又不想僅僅做好爸爸,好媽媽,還想做對孩子最有用的爸爸媽媽。那麼我所給出的建議是,爸爸媽媽必須讓自己變得積極進取,成為孩子最崇拜的人。我的朋友丫丫媽花費了很多心思在丫丫的教育上。她喜歡為丫丫精心選童書和動畫片,希望她能夠從故事中吸收一些好東西,諸如品質、智慧、處事的方法等,希望她敢於冒險,遇事沉著,善於思考,思維獨特,善良而又有原則……

為此,她發現:童話書中,《白雪公主》的故事,有太多的暴力情節,諸如皇后謀害白雪公主的細節,派土兵暗殺,拿絲帶勒白雪公主的脖子,用劇毒的蘋果;《阿里巴巴與四十大強盜》中也不乏一些惡毒的殺人法子,把強盜裝進麻袋,還要潑上熱油;而《水滸傳》裡,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如果按照現在的說法,都要披上殺人狂、強盜、小偷的罪名,這實在不是正面的引導……而那些動畫片呢,她挑來選去,也都不盡如人意。

其實,最好的勵志故事不在書中,不在動畫片裡,對於積極進取的爸爸媽媽來說,自己的經歷又何嘗不是一部好故事。倘若爸爸媽媽能夠經常給孩子講講自己的故事,孩子從中吸取的東西,遠遠超過那些動畫片和童書對他的影響。爸爸媽媽其實可以做孩子最崇拜的偶像。在孩子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處理時,在孩子碰到挫折,想退縮時,在孩子自信心受到嚴重挑釁時,爸爸媽媽不妨把自己曾經或現在的故事講給他聽,這勵志故事,將是你送給他最好的禮物。比如講講自己是如何勝任一項工作的,講講遭遇辦公室政治怎麼辦,講講自己在業餘又如何充電,講講自己有怎樣的目標和夢想等。別以為孩子不懂成人的世界,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成人的靈魂。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今天就聊到這裡,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轉發,點贊,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