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壕”們在廣州商業地產砸下79億元,都是誰在買買買?

今年前三季度,“土豪”們在廣州砸下約79億元重金,拿下共12個寫字樓、零售物業項目。到底是誰在廣州買買買?

近日,戴德梁行發佈《2019年第三季度大中華區資本市場快訊》,對國內商業地產投資情況及包括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香港、臺灣在內的多個主要市場進行了剖析。

三季度投資金額環比增長28% 零售物業投資增長明顯

數據顯示,三季度國內商業地產投資(單宗投資額超過1億元)總額高達500億元,環比增長28%。內資買家繼續領跑,以總交易額佔比近九成,成為交易主力。除收購大型不良資產外,在政策鼓勵下,內資買家頻頻購入自用物業。

國內商業地產季度投資額(按資產類別),數據來源:戴德梁行研究部

寫字樓物業依然是投資者的首選,佔本季投資額的逾五成,主要歸功於北京市場的幾筆大型收購交易,除北京外,不少一二線城市的寫字樓投資額均有所下降。在這些城市中,租戶需求疲軟,聯合辦公及內資金融服務企業的擴張放緩,經濟下行促使租戶紛紛採取節約成本的策略,因此寫字樓市場整體空置率上升,使得項目投資回報有一定的風險。儘管如此,中美貿易達成的初步協議有望增強市場的信心。

零售物業佔本季投資總額近三成,前三季度累計總交易額達37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5%。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線下零售銷售額從2018年的負增長逆襲至5.6%的增長,實體零售業復甦。個人減稅措施及新電子商務法規的實施,成為有利的催化劑。加之近期人民幣貶值,拉近海外與國內實體店鋪的商品價格,將部分零售需求迴流國內。

前三季度廣州商業地產投資額近79億元 核心商圈老舊物業備受青睞

前三季度,廣州大宗交易投資市場錄得12 宗成交,總金額約為人民幣79 億元。寫字樓物業以近七成交易佔比領跑,以穩定收益繼續成為買家的“心頭好”。 戴德梁行華中區研究部助理董事及主管袁雪玲分享,內資依舊是廣州大宗交易的主力軍,同時,外資買家活躍度上升,前三季度外資成交金額佔比12.3%,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僅為0.8%。

今年城市更新火力全開,受益於此,核心商圈中具有升級改造潛質的老舊物業“迎來春天”。荔灣區、越秀區中山路一帶的商業裙樓及混合用途的物業成交活躍,前三季度錄得三宗成交。其中,本季度同創集團與新加坡吉寶置業購入的荔灣區西門口廣場,是外資買家吉寶進軍大灣區房地產市場的首站。自2013年起,吉寶先後積極在上海、北京拿下多個零售及寫字樓物業,現將目光移至經濟活力旺盛的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預計是看好當地物業投資市場良好的發展態勢。袁雪玲分析,中山路串聯了荔灣區西門口、越秀區北京路和東山口三大傳統商圈,區位優勢明顯、輻射範圍廣,預計將成為買家尋求增值型物業投資機會的下一個主戰場。

琶洲商務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近年來火速成為地產圈“紅人”及“流量”,是又一個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區域。經過近三年的高速發展,琶洲商務區已斬獲不少“傲人戰績”: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從約20% 的高位降低至5.5%;平均租金同比增長5.6%,漲幅領跑全市。不僅如此,數據顯示,從2016年至今的甲級寫字樓市場成交租賃面積看來,琶洲成為近6成TMT租戶的首選。未來隨著更多總部大樓、優質項目的落地,以及政府優惠政策的加持,琶洲寫字樓的租金及資產價值將保持穩定增長,該片區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將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