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週末遊東湖

此東湖,乃是成都新繁東湖公園。(可能疫情期間,疏於管理,後門略顯斑駁)

新繁一個被歷史塵土埋沒的名城幾乎與成都共同成長,文化底蘊深厚,地理甚佳,人文名仕屢見不鮮。


飲食以泡菜最為聞名,泡菜以鹹甜味為本,清脆為長。成都人喜歡,但江淅滬喜歡尤甚。(鄰居中許多江淅滬人士回家探親,甚愛帶其送人)

而東湖公園則由晚唐名相李德裕命人所建,是我國唯二的唐代園林(另一處為山西絳守居)。

我們是坐地鐵5號線至大豐站

裝修色調清新

地面油光水滑,可能是人流不大,亦可能是五號線才啟用。

大豐鎮高樓林立

路旁植開不知名的紫色花的大樹

甚是好看,葉子也清麗

坐X72公交車半小時至新繁鎮(儘管未有空調,車費亦收2元,不過天府交通卡可用)

我們是在中心衛生院下的,正逢午飯時刻,便到正東街黃記豆瓣抄手打個尖。抄手小,但二兩16個,才10元,這價格在成都是不存在的。味道挺好,紅油鮮香,我還打了碗麵湯,加了點醋,以解渴解燥。

飯後到馬路對面的葉兒耙,2.5元一個,餡是醬香肉末,肉沫紮實醇香,面卻有2種:蔬菜汁的和艾蒿的。

我們沿著正東街向西至東湖後門,見掛一牌子,上書:疫情期間,暫停開放。無數的 我的天 馬上想要在嗓子眼飛出。於是心有不甘地沿園牆向前門走去,從外看園內有不少參天大樹,像是香樟與楠木。

到了前門才知,這個暫停開放是指後門,疫情期間嘛,但牌子引我產生歧義。

前門有工作人員查驗健康碼和測體溫。票價2元,親民!

抬頭望見望雪樓,據說以前站此高樓可見雪山,不過現在在成都得在天氣晴朗居高層公寓方能見到西嶺雪山。


城樓側面

城樓內題字,擁翠二字很貼切,園內各色樹木雜植其間,茂密蔽日,層層迭翠,園外炎炎酷陽,園內徐徐陰涼。

圈中為白鷺的剪影,園中大鳥不少,頻繁地穿梭於樹冠,在清脆的鳥語中不時有大鳥的呱呱聲,有點突兀。

城樓的兩邊是窄窄城牆道

道路一邊是斜坡,

斜坡上的石榴花

另一邊窄窄的護城河

看過西安城牆,再看此等縣城,規模是微縮了點。

園內草廬靜謐

路旁野花一叢

城角的文風亭,方便遊人小坐

這居然是廁所

三星景區,五星衛生間

城牆側門,小。

仰望樹冠,太大,難窺全貌

仿宮燈石雕

零星日光,間撒於小徑

草叢中亭植的小花

大花壇

唐代鐵樹,樹齡千年,因樹穹分岔成虯故稱龍形鐵樹

花壇中魚戲荷葉間

五百年的紫荊樹束成牌坊

坊後的葫蘆門,裡面便是詩牆

李德裕詩牆,牆面汙跡漸多。

詩有些事意思

李德裕介紹

詩選蒙塵,園政懶事!

似曾見過此詩

碑刻規矩

詩人有點心累了

領導永遠大如天

思鄉是離家人的主題

忠君是那個時代的圍城

人生起伏難料

樹上累累是鳥巢

小拱橋上架涼棚

伴梅亭,紀念鄉賢之物

亭內結構如傘架

園中小路

掩映廊池

園中椅凳遍佈,方便休息

月波廊

池中噴泉

迴廊局部

香樟根上再長出一棵

榭旁扶廊

群魚開會

小魚巡遊於水草間,光線原因未能拍出

迴廊曲長

園內大WiFi

依李堂:紀念李德裕的名堂

上聯

下聯

大香樟

三百年的羅漢松

李德裕像:晚唐名相,文學家

碑廊

石碑

碑室

石碑

船舫之門

先賢祠

紀念先賢的青白樓

納涼室

先賢堂

池中荷花

亭邊拱橋

曲徑通明

初夏梔子花開

四百年的菩提樹,枯木重生。

冠狀花朵

門前吉獸

樹影斑駁

出東湖大門時,來了兩大車老年遊客,鬧哄哄的,被管理員要求限人數進園,疫情期間,特殊要求。

路邊麵包車賣的小車釐子10元一斤,不知貴否?

七羊也能開泰?

小結:

一、新繁作為古鎮卻沒留下太多古蹟,市政建設遠落後於新都。對真正有底蘊的地方發揚得不夠。

二、園內詩牆保護不力,枯葉片片,衛生清潔保持不夠,有幾處長椅上有人酣睡則反映園內管理不夠。我國市政的通病。

三、鄉賢建設給新時代社會建設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