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的最高境界:讓別人聽到你的笑意與和氣

領導是資深的辦公室管理大師,對於怎麼才能接打好電話,他沒有多說,只是反覆對石頭說一句話,一句十分抽象又看上去高深莫測的話,“打電話也要讓別人聽到你的笑意與和氣”。

當時石頭百思不得其解,什麼叫“打電話也要讓別人聽到你的笑意與和氣”?笑意是表現在臉上的,打電話又不是視頻聊天,別人怎麼可能看得到!即使我笑得把四顆門牙都露出來,別人也是註定觀賞不到的呀!難道是要我一邊打電話一邊笑出聲?這樣會不會把別人嚇到,覺得我該吃藥了?

後來,接打電話多了,每天幾十上百通電話不在話下,量變產生了質變,慢慢琢磨出點味道來,人的表情,真的可以從電話裡聽到。比如,打電話給別的部門通知會議,有的人接了電話語氣熱情,連聲應允,讓人十分溫暖安心;有的則慢慢悠悠說著話,甚至不聲不響,這就讓人提心吊膽,生怕他掛了電話就把自己通知的事拋到九霄雲外去,於是放下電話思前想後還是發去一條短信再提醒一下。那些溫暖的,洋溢著熱情的聲音,大概就是領導所說的能聽到笑意的聲音吧。

說實話,連聲應允的人也有可能掉鏈子,不聲不響的人也有可能把事情落實得又快又好,但平心而論,電話接通的一剎那,還是發自內心的想聽到帶著笑意的聲音。

那些冷漠的、無精打采的應答聲,一方面讓人有些慍怒,距離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總是讓人對接下來要講的事情信心不足。石頭這時明白了,對打電話這件事來說,“要讓別人聽到你的笑意與和氣”,在一定意義上是比內容的組織和表達更為基礎且重要的要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親和力,張三特別能和人稱兄道弟,李四表現得特別彬彬有禮,這都是行之有效的。假如硬要給帶著笑意的電話循上幾條規律,石頭可以試著羅列幾條。

第一,調子高一些,語速急促些

石頭沒有研究過語言學,對聲調與語氣之間的關係並不瞭解,但常識足以讓我作出判斷,打電話多用升調,總是比降調和平調顯得熱情。大家可以用平調和升調分別念一下打電話時開口必講的“您好”,平調的“您好。”明顯語氣淡漠,升調的“您好!”則洋溢著親切感。及時簡簡單單的一個“喂”字,電話裡兩種語調聽起來也大不相同,平調的“喂。”透著滿不在乎的慵懶,升調的“喂!”則充滿了熱情與好奇。

此外,石頭感覺,打電話時語速適當急促些聽上去比慢條斯理感覺要好,尤其是接到部署工作的電話,應答時,急促的語氣往往透著堅定和高效,晃晃悠悠的語氣對應的似乎是拖沓和延誤。

比如,同樣是一句“我們儘快拿出方案”,用一秒鐘說完,和用五秒鐘說完效果大相徑庭。大家可以試著讀一下這句話,用一秒鐘快速說完,給人感覺就是話音未落,人已經一個箭步衝出去辦事了;若是用五秒鐘唸完,似乎此人掛了電話還要睡睡覺、吃吃飯,心情好了才開始落實,差距就是這麼大!

第二,要打招呼

石頭有時接到電話,尤其是在座機上接電話,或是接到手機不顯示姓名的電話,有的人一上來就噼裡啪啦說事,要你幹這幹那,石頭卻還處於極度懵逼的狀態,心裡不斷盤算,這誰啊?哪方面的啊?等對方講了十幾秒,石頭才反應過來,哦,這是××處的老王,應該是要說後天座談會的事,這才把注意力放回到電話的內容上。

當面說話一般人都記得嗯嗯啊啊寒暄幾句,再切入正題,一到打電話,大家的心情似乎都變得急迫了很多,不少人省掉了打哈哈的步驟,直奔主題而去了。過多的寒暄、繞彎子固然讓人討厭,但基本的招呼還是要打,為的是先通報一下雙方的基本信息和目的,讓下面的通話來的清楚、明晰一些。

給別人打電話,一上來不應是說事,而是一定先自報家門:“您好,我是辦公室的小石。”隨後簡明扼要地表明通話目的:“有一個後天的會議通知跟您報告一下,您方便記嗎?”接別人的電話,也是一樣的道理,先打招呼:“您看您有什麼指示?”引導別人把事情講出來。打好招呼,通話才能有一個好的基礎。

第三,不要玩“變臉”

有的人喜歡在電話裡玩變臉,第一聲接電話還是懶洋洋的,“喂……誰啊……”一聽到電話那頭領導威嚴的聲音,語調馬上高上去八度:“領導!什麼風把您吹來了!”原本毫無表情的臉頓時堆滿了笑容。

對待領導更緊張、殷勤,這可能是人之常情,不值得苛責。但前後態度變化太大,著實給人觀感不好,顯得比較雞賊,沒人會喜歡這樣的“變色龍”。即使領導本人,見識了這樣前後不一的態度,心裡恐怕也暗暗給你打了負分吧。

接打電話的時候,好的態度應該是從電話接通的那一刻就開始,在通話過程中一以貫之的,而不應該是見人菜碟、肥瘦不均的。滴聲之後,第一時間送上熱情洋溢的一句“您好!”,不管電話線背後是誰,我們都一點不怵他!

第四,多用書面語講電話

接打電話當然是典型的口語,但石頭髮現,對於大多數工作通話而言,要想讓對方感受到笑意和熱情,我們反倒是要在電話裡多講正式的書面語。

舉幾個例子請大家自行感受一下:跟人打招呼,說正式的“您好!”是不是要比口語化的“喂”要好?應允別人的要求,說正式的“好的!”是不是要比口語裡的“嗯”“啊”之類要好?表示自己已知曉相關要求,說正式的“明白了!”是不是要比我們掛在嘴邊的“哦”“曉得了”要好?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工作通話具有很強的正式性,不同於小兩口煲電話粥卿卿我我,工作通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非談情說愛,所以在工作通話中表現的越是嚴謹、正式,越是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安心。

第五,依依不捨地收尾

石頭前面說到笑意和熱情要在通話中一以貫之,所以掛電話的時候也不能是一甩了之。首先要注意的是,儘量讓對方先掛,以防對方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內容。有時候石頭給一些急性子打電話,說完一個事,剛張嘴想說“還有另外一個事”,“還”字還沒說出口,人家就已經甩了電話,沒辦法,只能重新撥過去,掛得太快,容易給別人造成不便。

其次,用拖泥帶水的“再見再見再見”“好的好的好的”結尾。如果雙方都堅持“讓對方先掛電話”,這時就會出現一個尷尬的空檔期,事情說完了,電話還沒掛,難道就以沉默對待沉默?石頭髮現有些人善於處理這種局面,不會讓空檔期冷場,他們的辦法就是不斷重複唸叨“再見再見再見”“好的好的好的”甚至意義不明的象聲詞“嗯哼哈嘿”之類,顯得極為依依不捨的樣子,倒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最後,輕拿輕放。通話結束,終於可以掛電話了,有些人如釋重負,啪的一聲往話機上一扣,萬一對方也是個講究人,一直在等你掛電話,保不齊就被嚇一大跳,還以為你有什麼怨氣無處發洩呢。所以說還是別甩電話,輕輕把聽筒放在座機上,這個始終充滿笑意的電話才算是最終打完了。當然,這裡主要指的是座機,手機根本不涉及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