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評:鼓吹製造業搬離中國 “脫鉤”畫餅成笑柄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頑固堅持冷戰思維的西方政客持續鼓譟所謂“脫鉤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作為全球抗疫物資重要供應基地的作用進一步顯現,這些意識形態上抱殘守缺的政客更陷入焦慮和恐慌,甚至把中國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客觀地位作為炒作製造業撤離中國的理由,企圖借疫情危機加速實施對華“脫鉤”。

那麼,製造業搬離中國真的像這些政客所說的,只是轉移廠房和生產線這麼簡單嗎?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國際分工的進一步深化,要在供應鏈領域實施對華“脫鉤”在經濟上、技術上都面臨極大困難。作為全球製造業基地和供應鏈樞紐,中國具有配套基礎設施成熟完備、高技能勞動力供給充分、全產業上下游生態體系有力支持的獨有優勢,這種優勢在可預見的將來都無法被全球任何其他國家所複製。

此外,隨著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中國作為製造基地和供應鏈樞紐的吸引力也進一步增強。在珠三角地區,方圓10公里之內就能完成研發、設計、生產的整個流程。說到底,企業要算的是經濟賬,中國的便利條件就是阻擋其回遷的根本理由。

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資本市場高度承壓。在這樣的背景下侈談“脫鉤”和所謂的回遷企業補償,只能說明某些政客被意識形態衝昏頭腦,已“飢不擇食”,毫無基本常識。事實上,當前中國經濟正在最先走出疫情影響,平穩有序推進全面復工復產,中國城鎮化進程將持續推進,特別是數字創新技術將進一步發力,產業聚集能力必將進一步提升。與那些“脫鉤論”鼓譟者的願望相反,中國對國際資本的短期和長期吸引力不會下降,而是在不斷提升。

世界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大趨勢說明,鼓吹製造業搬離中國只是“脫鉤論”政客的政治畫餅,這種畫餅難以充飢,只能淪為世人的笑柄,絕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