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微探第七期,對比鼠疫,簡談疫情防治效用機制

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冠状病毒疫情逐渐向全国发展,但人们万万没有想到它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在改革开放以后堪称空前绝后。



有一种传染病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那就是世界甲级传染病之一的鼠疫。鼠疫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三次世界大流行,第一次是公元502-565年,首先发生于地中海附近,造成死亡约1亿人,14世纪第二次大流行,也就是赫赫威名的中世纪黑死病,仅欧洲就死了2500万人,占当时的人口比例将近1/3。第三次大流行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处,波及32个国家,死亡1500万人,也是对我国影响最厉害的一次。

黑死病中的鸟嘴面具

黑死病,这场空前绝后生态灾难给欧洲带来了悲惨后果,成为中世纪黑暗的另一个写照,并由此引发了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危机,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其直接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推动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的产生,天主教的改革高峰期紧随黑死病的发生。黑死病的发生,孕育了及时行乐的现实主义,改变了旧有的社会结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大发展。随着最近几百年欧洲凭借着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天翻地覆般的提高,经济和科技爆发式地发展,欧洲逐渐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黑死病更加广为所知。


对比欧洲黑死病的广为人知,为什么我们关于中国古代的疫情却了解甚少,是我国古代疫情很少爆发,还我们防治的好?其实都不是,我国古代疫情的爆发是十分频繁的,根据张志斌撰写的《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可以看出古代瘟疫频率之短,还是影响规模之大,都是超出我们想象的。


黑死病引发欧洲的社会变革,但中国鼠疫为什么没有造成颠覆时代的效应呢?首先最重要的原因,中国古代的瘟疫的影响和后果,都隐藏在随着政权更迭造成的周期性大规模人口锐减中,天灾和人祸在每一场灾难中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其次,古代高度集权专制的中央政府,相比于分散的欧洲封建王国来说,更有效率也更有组织力,在大范围有效地对疫情进行防治。例如中央派遣官员到疫区进行安抚,史料记载‘(东汉)元嘉元年春正月,京师疾疫,使光禄大夫将医药案行’。在控制人口流动,建立防疫隔离区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


传染病在古代称为疫,而疫字在汉代说文解字里“疫,民皆疾也。”1793年师道南的《死鼠行》不仅较逼真描述云南当时发疫疫情,还第一次将发疫与死鼠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也很早的建立了防治疫情的相关机制,医学认知方面也较西方发达。例如《左传》成公六年(前585年)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当时,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采用深埋和土层过滤处理污水的方法,来防治疫病。还有湖北出土文物《封诊式》竹简中记载了在战国时期就有逐级报告传染病和对可疑病例调查的制度。中国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瘟疫病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汉代的“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


中国古代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城市排污系统,能够有效的管理区域卫生环境。1955年在西安北郊发掘出一段唐代排水沟,说明唐朝人可以高效率地通过排水沟和渗井排放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沟阻隔和在渗井底部增加滤层,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简单有效的处理。我国古代还能对饮用水进行过滤,《天工开物》中有采用明矾净水的文字记载,另外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

东北鼠疫

在鼠疫的第三次大流行中,1910年在整个东北爆发的大鼠疫,感染者不计其数,直接死亡6万余人,横尸遍野的景象十分惨烈。在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何防治和阻止鼠疫传播是摆在清廷面前的头等大事,一位国士无双的人出现了,他的战斗也就此开始了,从接受任命到扑灭疫情,他与各种压力抗争不断,拯救国家于危卵。用《孟子·公孙丑上》中‘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形容这位勇士---伍连德,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最后,从鼠疫的三次世界大流行和中国古代对于瘟疫的斗争过程,也要深思在当今对于疫情的防控。我们要明白一点,现在需要防治的不光是疫情,还有人心,如何了解民众社会心态的转变,政府要做好积极的应对措施,公开透明的展示疫情和执行手段,有决心对违反国家法律和道德的‘破坏者’采取专制的手段,防止一系列防疫措施在实际执行层面存在的递减效应


推荐知乎上咖喱鸡 《鼠疫究竟有多可怕》


附属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


达乌尔黄鼠


长爪沙鼠疫源地,分布在内蒙古、河北、宁夏和陕西。


长爪沙鼠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分布在青海、甘肃、西藏和新疆。


喜马拉雅旱獭


长尾旱獭疫源地,分布在新疆。

长尾旱獭

灰旱獭、长尾黄鼠疫源地,分布在新疆。

灰旱獭

长尾黄鼠

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分布在宁夏和甘肃。

阿拉善黄鼠

布氏田鼠疫源地,分布在内蒙古。

布氏田鼠

蒙古旱獭疫源地,分布在内蒙古。

蒙古旱獭

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分布在云南。

齐氏姬鼠,别称高山姬鼠

大绒鼠

黄胸鼠疫源地,分布在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和台湾。

黄胸鼠,俗称小家鼠